“伪娘”文化盛行:中国男人终于越来越“娘”了,雄风逐渐消失
正文
时间: 2021-07-04 23:55
来源: 全球健康知识库
作者: 汤米
编辑: 一粒米
标签: 跨性别文化、社会现象、心理学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去看“伪娘文化”的盛行,我们会发现这一社会现象背后,其实潜藏着许多社会变革和人性流变讯号。
伪娘,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男性刻意将自己伪装成为一个姑娘”。
或者,它正在表现为一种惹眼而反常的社会现象,即男性中一部分群体,越来越注重自身的雕琢修饰。具体表现在:原本属于女性的化妆、修饰姿容、喜好服饰装扮等关于“美容修饰”的行为以及心态,逐渐在男性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浓烈。
即,原本应该呈现出原始、野性、粗糙、轮廓性、线条感、壮实、豪放、大方、光明磊落等男性化相貌、性格特征的男性身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化阴柔特性。
代表男性性别特征的雄风、粗狂特征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精致、阴柔、女性化修饰特征为主的男人女人化形象。
显然,发生在部分男性群体身上的这一趋势和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那么,从逻辑角度讲,为什么一些男性热衷于以便装、化妆、刻意假装等形式,故意改变自己的角色属性,愿意被外界称为“伪娘”,不仅热衷于此更乐此不疲呢?又或者,伪娘文化逐渐为社会所熟知,其背后是否还有别的我们曾经忽略掉的缘由呢?
伪娘起源
伪娘,源自日本ACGN领域,泛指一切通过人为手段(如女装、化妆等)让外人误以为他是女性的男性角色。通常,伪娘们都拥有与女性类似的容貌身材,且在穿着女性服饰或进行女性化装扮后,带有类似于漫画人物的极强的萌宠性。
在所有社会人群分类中,动漫爱好者对伪娘角色的接受程度最高。
伪娘出圈与社会心理
随着社会发展,文明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男女两性之间,在外观上的性别差异开始逐步缩小,“两性同一化”,逐渐成为一部分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心目中最完美、最具有男女平等色彩的发展趋势。
当下,就有许多女性喜欢和追求“男性女性化”——皮肤白嫩、水汪汪的大眼睛、肌肉单薄的纤细身材、“女性男性化”——短发、肌肉、高直平板的身材。发展到性格上,也非常喜欢和推崇“男女中性化”。
这些现象的出现,从社会心理学层面来讲,既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们的心理接受程度大大提升的原因,也可以说是男女平等观念衍生出的附属品。
“伪娘”盛行背后的心理与生理缘由
在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许多年轻人乐于突破传统道德束缚,以叛逆姿态去尝试和塑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和心理属性,而他们最喜欢也最容易挑战成功的,就是性别角色互换。
李宇春中性风、吴亦凡精致脸、韩流风格等潮流现象,均是年轻群体在以刻意改变性格属性和特征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叛逆心理与模仿心态是年轻群体追捧和形成伪娘文化的基础原因,这种潮流式追捧往往不具备真正的杀伤力,对一个拥有强大文化自信和实力的国家来说,不具备真正久远的影响力。
但是,从另一个客观事实角度来讲,伪娘文化的出现,也的确有其生理性基础。它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变性人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一些人由于对自己本身的生理性别不满,所以就通过手术方式改变了自己的性别(男女皆有),即我们通常在大众媒体中所见到的“变性人”。
被大众所熟知和逐渐接受的变性人,也有朋友,有家人,而他们的奇特经历和感受,也开始逐渐开始影响到身边的年轻人,引发了他们对性别更替的好奇,进而加大了伪娘风、性别互换风向的外扩。
而出于对变性人生活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好奇和体验,一些年轻人开始通过化妆、服饰来使自己的外表形象趋向女性,以体验其中乐趣。
(2)人妖
泰国人妖名扬世界,但泰国人妖与伪娘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身体特征的差异。由于长期服用雌性激素,这些男性乳房开始发育,而男性生殖器逐渐萎缩,声音由粗变细,逐渐具有女性特征。
但是伪娘文化中的“伪娘”们却并不服药,只是服饰化自身以达到自娱自乐目的。但是,反过来讲,世界文化的互相渗透环境下,人妖这一特殊人群,也的确对伪娘的产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起码在心理上极大刺激了未谙世事,寻求刺激好玩的年轻人以此为乐。
(3)异装癖
这是群体,是心理上出现问题而导致的行为异化。
异装癖心理疾病患者,最喜欢做异性打扮,而伪娘文化中的大多数,都是异装癖患者。而这些做异性打扮的异装癖患者,往往因异装而引发性兴奋,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异装癖伪娘们,在心理上表现为特殊性癖好。
(4)天赋党
这里的天赋党,是口语化说法。实际上,是指伪娘群体中,那些天生雌性激素过多,雄性激素分泌过低,从而导致长相身材天生就显示出女性化特征的“男性”。
这些男性由于受到现代社会文化影响,逐渐将自己的行为心理等同于女性,并从中获得一种完全迥异于自我角色属性的社会体验感。
尤其是青春期的一些男孩子,由于雌性激素分泌过多,雄性激素分泌过少,导致他们在同学们中间总是被当成女孩子来对待。
久而久之,对性别意识并无太明确认知的他们,心理心态上就会被异化,又因为偶然受到其他男性的照顾和喜欢,异常心理被加强,所以逐渐陷入到了“伪娘”风格中。
为了避免其出现心理障碍,家长很有必要在孩子青春期时正确引导。
参考资料:
In: Esposito A., Esposito A.M., Vinciarelli A., Hoffmann R., Müller V.C. (eds) Cognitive Behavioural System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 7403.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摘要与附加信息
本文探讨了当前中国男性逐渐融入女性特征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伪娘文化”的盛行。伪娘,原本是源自日本ACGN领域的术语,指那些通过化妆和服饰使自己呈现女性形象的男性。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出社会中对于性别角色的逐渐模糊和性别认同的多样化。文章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男性为何追求这一形象,归结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对传统束缚的反叛以及个人性别认同的发展。文中提到,伪娘文化不仅是对性别角色的挑战,还伴随着与变性人、异装癖等群体的关系与影响。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讨论,揭示了在现代社会,性别表现形式进入了一个愈加多元与包容的阶段。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 Value |
---|---|
Filename | www_“伪娘”文化盛行:中国男人终于越来越“娘”了,雄风逐渐消失_-_搜狐.md |
Size | 6955 bytes |
Archived Date | 2024-11-07 13:33:02 |
Original Link | https://www.sohu.com/a/475544707_121101001 |
Author | 汤米 |
Region | 未知 |
Date | 2021-07-04 |
Tags | 伪娘文化, 跨性别, 社会现象, 心理学, 性别认同, 变性人, 异装癖 |
Evaluation | [Unknown type(update needed)]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