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跨性别者:你可以是“你”,也可以是“妳”

正文

跨性别者

新浪财经

作者: 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时间: 2021.01.03 06:30

16岁跨性别女孩遭遇性别扭转治疗

这条新闻虽然只在微博热搜榜上昙花一现,却紧紧抓住了我的心。

凤凰网新闻23日报道,出生在山东省一个传统家庭的朱亦,生理性别为男,但她的心里住着一个少女,从小时候开始就喜欢看女孩喜欢的动画片,喜欢粉红色的一切,表示自己长大后的梦想是当“魔法少女”。但随着成长,她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同,和同龄的男孩子的格格不入。在13岁的时候她开始性别焦虑,一边压抑自己的本能一边还要忍受来自社会的异样眼光和流言蜚语,她甚至患上抑郁症,自残,吞药自杀。从小接受的认知和性别判断让她无法接受身体里的这个女孩。

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自我挣扎之后,她选择向周围的坦白做自己,但她没想到真相对于父母意味着噩梦,对社会意味着异类。第二年的寒假,朱亦被母亲送到了一家私立医院进行“性别矫正”:注射中药、针灸、电击……

朱亦在视频中戴着口罩说:“当时感觉就像是被纳粹在集中营关的犹太人一样,他们很强大,我也反抗不了他们。”

性别本来就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从低等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复杂动植物,从来就不只存在两种性别形态。在地球上,许多植物都是“雌雄同体”,而对于人类而言,人类性别由XX和XY染色体确定,事实上性染色体并不是只有这两种。但是这对于当前遵循性别二元体系的社会来说,就是格格不入的异类。这样的“非自愿性别矫正”不止朱亦经受过,还有19岁的黄小迪。

因为自己“跨性别者”的身份,而经历了三次逃亡。

第一次出逃,是因为16岁那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发现自己本性是女孩却有了男孩的身体,羞于向家人启齿这个秘密,离家出走;

第二次出逃,是因为表面上表示理解和包容女儿的一切的父亲母亲却不停的寻找可以改变和扭转的方法,将她送入重庆的全封闭私立医院,她对里面的疗法和压抑的环境忍无可忍再次逃出医院;

第三次出逃,她被送进河南登封的某个武术学校,美其名曰为了让她锻炼出本来该有的“男子气概”,她再次出逃搭上一辆开往徐州的卡车。

父亲找到她时,只轻飘飘丢下了一句话:“我们以后不会再管你了。”

自己的亲生父亲尚且不能够理解和接纳自己,把这样的女儿看作是家门之耻,更何况是他们周围的人呢?人生来就有一种能力,排除异己的能力,尤其是“异类”是小群体,与普罗大众格格不入,势必会遭到讨伐。

但是他们又做了什么呢?要忍受来自内心的自我厌弃的折磨,还有周围的恶意和白眼,还被视为社会上的不可不拔的毒草,有谁真的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吗?大部分只是在听见他们的异样之后就妄自下了定义,贴了标签,他们就像工厂里被烙上“失败品”的一个失误,再也没有发声的机会……

“灵魂装错了躯壳”,才是跨性别群体最真实,最准确的写照,由此看来,上帝欠他们一个道歉。

20年前,“玫瑰少年”叶永志间接死于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暴力和霸凌,20年后,我们还记得这个善良的少年和她勇敢的妈妈对推动性别多元化而作出的贡献吗?

2000年,屏东高树国中三年二班的叶永志因为性格温柔,言行举止像女孩子,而被同班同学嘲讽为“娘娘腔”。她从来不敢在下课的时候去上厕所,因为男同学们会对她进行言语羞辱甚至还会殴打、当众扒下她的裤子。

所有的霸凌和羞辱都在4月20号这天画上了休止符,一个和往常一样普通的日子,叶永志在下课的前五分钟提前去了厕所,但是当下课铃打响时,叶永志已经被人发现倒在了血泊里,送医后仍不治身亡。

比叶永志的死更让人震惊和心寒的是学校第一时间的做法:清扫厕所、擦掉血迹。

校方用尽一切逃脱责任,告诉叶永志的母亲他是心脏病突发身亡的,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校方没有报警私自清理了第一现场,检察官在没有验尸解剖的情况下断定叶永志是因心脏病突发而亡。

痛失爱子的叶永志妈妈只得到了判决书上赫然的两个大字:无罪。

但这位伟大勇敢开明的妈妈,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任何问题,她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她的选择,而在儿子去世之后,她把社会边缘的群体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在LGBT和跨性别者的游行集会中大声告诉他们:

“生而为人无罪,你们无需抱歉,勇敢去爱,勇敢做自己。”

就像吴叶润导演的纪录片《有性无别》里说的:“这个世界太过残暴,它用身体来定义灵魂。”

我们任由一个简简单单、毫无意义的生理特征对自己的人生指手画脚,却又囿于所谓的社会规范而活得畏首畏尾,可怜又可悲。但是总有一些人,勇敢地选择打破世俗的桎梏,做最真实的自己,不违背身体的意志,让身体回归身体,让灵魂回归灵魂。不仅如此,他们还愿意把自己隐秘的伤痛展示在镜头面前,为的只是能让人们听见LGBT群体的声音,了解他们多一点点,为的只是后面的人“过得不像这一代人这样艰难。”

无知才会恐惧,才会疏远,才会误解。在一个缺乏性教育的社会里,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只有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活动,才能让知识打败误解和偏见。

“不是说这个社会上的人排斥我,而是因为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懂,就是无知,但是他们又不喜欢这个词。”这才是LGBT群体为什么在生活的夹层之间举步维艰的根源,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主流即正确”。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文艺创作者愿意加入这支队伍,以笔为刀,以纸为剑,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将这些没有机会表达的宿命用另一种方式呈现。

2015年汤姆·霍伯将世界上第一位通过手术转换性别的案例——Lili Elbe通过改编搬上了荧幕,《丹麦女孩》讲述了风景画家艾纳和擅长画人物画的戈尔达结为夫妇,由于模特失约,艾纳被戈尔达说服换上女装就场,却因为这一次的经历激发了他内心的女性人格莉莉。随着莉莉的觉醒,艾纳开始厌恶自己作为男性的身体,他渐渐发现莉莉不是艺术的产物,而是真正的自己,他毅然决然在史无前例的情况下做了变性手术,最后却因为排异反应在术后的几天之内去世了。

2018年一经播出好评如潮的美剧《姿态》就是以LGBT边缘人为主角的故事,剧中除了几个好莱坞常驻演员之外,主演几乎全部都是同性恋、跨性别者,而且连导演墨菲自己也是公开的同性恋。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撕裂,才能更富有张力地把生命最真实的底色呈现给观众,他们用柔软的情绪为角色注入了生活的气息,寻找他们存在意义与价值,身份与爱,自我与社会认同。

2018年上映的香港电影《翠丝》被誉为港版的《丹麦女孩》,是香港影史极其少见的LGBT题材。这是一场人到中年的自我成全,五十多岁的大雄有着平静和谐的家庭生活,夫妻和睦儿女双全,只是大雄一直活得很压抑,他一直背负着自己是跨性别者这个秘密小心翼翼的活着,但是却在知天命的年纪做出了重大的决定:他要去变性,这一选择给整个家庭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美剧《透明家庭》与大雄有着相似命运,主人公都是人到中老年,在外界看来家庭和事业都非常圆满和谐的情况下,才逐渐开始有了“做自己”的念头,压抑了几十年的本性,才终于开始一点一点释放,并最终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比利时的影片《女孩》相比这些冷峻而现实的艺术作品,则拥有着更加温暖的艺术色彩。Lara是酷爱芭蕾舞的男孩,但他的内心却是不折不扣的女孩。为了能够胜任女性才能出演的舞蹈角色,他需要不断地服用雌性激素,还要在每次练舞的时候把男性的生殖器官用胶带缠住。虽然改变自己的过程漫长而痛苦,但他最幸运的就是在破茧成蝶的路上有着老师和爸爸的支持和鼓励,理解和关心,这是现实社会中尤其是中国社会中的跨性别者最渴望的事。

我喜欢这些影片,喜欢他们呈现出来生命质感:不原谅、不和解、不妥协,而是带着一种自我对抗的成全。每个人都陷在自我的深渊里,为了自救爬出深渊做自己,哪怕为了做自己,我们又会陷入另一个深渊……

也许社会还无法容纳这些绚烂的色彩,但是我们看到了他们渐渐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不再是被误解被表达的宿命,他们可以不用躲藏,站在舞台上握紧麦克风,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越来越多的人也在为他们能够被社会接纳做着努力。

李银河:“人性是丰富多彩的,应该让每个人随心所欲的落在极度男性化与极度女性化这两个极端点之间的任何一点上,而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必须落在极端的点上。”

蔡依林:“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有可能成为某种少数,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爱我身边的人,这首歌献给那些曾经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机会与选择的你,请你一定要记得选择你自己。”

女孩不一定只能喜欢芭比和粉色,男孩也不一定只能喜欢卡车和坦克,性别也并不是货架上的商品标签,贴上了就是被社会限制,被主流禁锢的自我属性。无论是内心充满矛盾的“玫瑰少年”,还是无法完成身份认同的“荆棘少女”,性别刻板印象和社会规训始终围绕着每一个人的成长之路,带来困扰甚至是被欺凌的绝境。

希望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找到自己最舒适的生存和表达方式;

希望社会中的性别规训可以不再束缚每一个自由的灵魂;

希望我们都可以接纳自我,拥抱自我,和自己和解。

新浪新闻

摘要与附加信息

这篇文章来自新浪财经,标题为《跨性别者:你可以是“你”,也可以是“妳”》,通过讲述16岁跨性别女孩朱亦的真实遭遇,深刻反映了跨性别者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社会排斥与家庭不理解的痛苦经历。朱亦在传统家庭的压迫下,经历了多次逃离与自我挣扎,最终选择表达自己的真实身份,却遭遇到来自父母及社会的强烈阻力。文章着重讨论了跨性别者面临的非自愿性别矫正、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对性别认同的探索,同时引用了历史上因性别歧视而遭遇不幸的“玫瑰少年”叶永志的故事,展现了当代社会对性别认同和多元化的深入思考。最后,文章通过对跨性别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呼吁社会对性别多样性的理解和宽容,强调了自我接纳的必要性与勇敢追求真实自我的重要性。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finance_跨性别者:你可以是“你”,也可以是“妳”_-_新浪财经.md
Size 10846 bytes
Archived Date 2024-11-09 06:19:00
Original Link https://finance.sina.cn/insurance/bxzx/2021-01-03/detail-iiznezxs9366465.d.html?oid=4103642396898698&vt=4&cid=76659&node_id=76659
Author 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Region 中国大陆
Date 2021-01-03
Tags 跨性别, 性别认同, 心理健康, 社会歧视, 生命故事, 医疗资源, 法律政策, 社会环境
Evaluation [Unknown type(update needed)]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