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九成女孩教育趋于男性化?

正文

来源: 光明网
时间: 2005年11月01日14:40

近日,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张雷教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近1000名家长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方式趋于男性化。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与张教授所持“男性化教育”的观点相对的是,本市不少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目前中小学“女性化教育”的色彩过于浓厚。此报告一出,便在社会各界引发教育理念的“性别大战”。

男性化教育“名不副实” 教育女孩偏向“影响他人”

据张雷教授介绍,“男性化教育”包括鼓励孩子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影响他人、领导他人,在职业选择上也能够从事一些传统观念看来女性不适合从事的工作,在他所做的调查中,超过90%的家庭使用趋向男性化的方式来教育女孩。

“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父母倾向于应用传统的男性价值观来鼓励独生子女在社会中发展和竞争。”张雷教授在报告中表示。据了解,从职业选择来看,家长、老师和学生的观点都认为现在很多职业的性别特征已越来越不明显。北京小学生“阴盛阳衰”

昨天,记者来到海淀区某知名小学采访时发现,该校挂在办公室墙上的十三位学校少先队干部头像中,有九位都是女生。学校负责人透露,在小学,校、班干部由女生担当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本市某小学一班主任告诉记者,与以往对于女孩用功但能力不强的印象相反,现在小学里,从学习成绩到爱好特长,从待人接物到组织活动,女孩普遍比男孩强。

观点交锋

“性别大战”制造口水 李宇春体现“男性化教育”

“‘假小子’不再只是负面的叫法,被很多人有当作个性的代名词,‘野蛮女友’也不会遭到唾弃,甚至成为时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莉莉教授认为,家长对女孩的教育和以前确实有所不同,家长希望她们在个性上能够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能力更加全面,也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这样做是给女孩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这体现社会的一种进步。

在张教授看来,今天社会对女孩的认识趋于多元化,除了文静活泼的女孩受人喜欢,像李宇春这样中性化的女孩同样被大家所接受。她补充道,女性中性化是全球大众文化中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不仅包括女性的男性化,也包括男性的女性化。

张扬“个性”而非“性别”

景山中学一位初二的女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里,男性化和女性化教育都应该有,传统的教育已不太适合现在这个社会。完全“男性化”的教育,则会扭曲女孩独有特性,造成性别的混淆。所以应将两种教育综合,即具备中国古代的优良传统,也可以在现代社会很好地与人沟通合作。

这名女孩并不认可假小子代表个性,她担心,完全“男性化”的教育,很有可能造成“假小子”的产生,所以应当慎重选择。

该中学初二教语文的周老师告诉记者,由于性别差异,确实要对男生进行阳刚之美、强化男性品质的教育。不过教育女生应该要有适当的礼仪,但今天已不能用传统的“乖巧”的标准教育女孩了。“我主张男女学生应张扬个性。”

性别特征

从呱呱坠地开始,社会已对男女进行了角色定位,对他们的成长方向做出了期望。

男性特征:

  1. 粗犷,勇敢,大胆;
  2. 好动,有活力,敢于拼搏,有某种攻击性;
  3. 独立性较强,依赖性较弱,不易受他人影响;
  4. 做事比较坚决果断;
  5. 爱冒险,富于竞争性;
  6. 不注意修饰外貌,不拘小节;
  7. 慷慨大方,讲义气……

女性特征:

  1. 细心,谨慎,对人关心体贴;
  2. 非常文雅、虔诚;
  3. 喜欢安静,习惯过稳定的生活,不习惯剧烈运动;
  4. 依赖性较强,易受暗示,容易相信别人;
  5. 心肠软,易于表达温柔的情感;
  6. 爱整洁,喜欢打扮自己;
  7. 容易表露情感,对小事敏感,易激动……

媒体观点

校园暴力为何只在日记“控诉”

福建南安市石井镇院前小学六年级女生李明旋因突发剧烈头疼被送往医院,但脑内大出血无法止住,五天后,13岁的李明旋离开了人世。不久前,李明旋的母亲李利利整理女儿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本上锁的日记本,读完日记,李利利放声大哭——日记详细记录了女儿被两名同学长期暴打的经历。正是同学的暴打,导致了李明旋的死亡。

“小刚常打我的头,一天不超过五次才怪,一经过我座位就打我的头,让我动不动就会头疼,都快被打成傻子了。”看着这段日记,笔者不由得叹息——李明旋为何只在日记里“控诉”校园暴力?她为什么不去寻求父母、老师的帮助?李明旋被同学长期暴打这一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件,反映出了某些学校,尤其是中小学,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校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却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格、人性的刚性培养和塑造,这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在遇到外界伤害、突发事件时无所适从,反抗意识淡漠,更不知道如何寻求他人的帮助。

其次,这也反映出一些学校的管理缺位。李明旋的不少同学都反映,老师除了上课外,对学生其他方面很少过问,校长李金玺则说,学校只发现过一次李明旋被打。由此可见,由于老师对自己及同学经常遭暴打的情况很少过问,李明旋对老师并不信任,只好在日记里“控诉”校园暴力。

花季少女李明旋用生命的代价敲响了警钟——学校不但传授知识,更要注意学生人格的培养;学校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摘要与附加信息

本文是关于教育方式的讨论,尤其是对女孩教育的性别化趋向展开了深入分析。来源自光明网,报告显示,九成以上的父母倾向采取男性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女孩,鼓励女孩在职业选择上从事传统观念下认为不适合女性的工作。调查还指出,现在的教育环境中女性化教育的色彩过于浓厚。张雷教授在采访中提出,社会对女孩的认可趋于多元,父母希望女孩能够迎接挑战,创造更多机会。这种男性化教育在个性与能力发展的自由度上展现出积极的社会进步。该文还提到教育中的性别特征划分,包括男性与女性特征的比较,指出光是在教育方式上应兼具男性和女性的特点,以便培养女孩的独特性。同时,文中提及校园暴力的现象及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警示学校应更关注学生的人格及心理发展。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news_九成女孩教育趋于男性化?_-_新浪新闻.md
Size 6318 bytes
Archived Date 2024-11-09 07:48:34
Original Link https://news.sina.com.cn/c/2005-11-01/14407327607s.shtml
Author 光明网
Region 中国大陆
Date 2005-11-01
Tags 教育, 性别化教育, 女孩教育, 男性化教育, 社会观念, 校园暴力
Evaluation [Unknown type(update needed)]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