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国整形第一刀”陈焕然:“独一无二就是更美的”

正文

新京报客户端

来源: 新京报
记者: 李桂
编辑: 陈晓舒
时间: 2021-07-13 11:13

剥洋葱

“整形行业的商业化让很多机构扮演了赌场里面发牌的角色,他们觉得自己能左右别人的审美:既片面地不愿意承认他们歪曲了美的定义、消灭了美的多样性,还把一些追求美的人当成赚钱工具,卖给各个医疗机构赚高额中介费。”

58岁的陈焕然见过整形行业的太多变迁:曾经被视为病态的驼峰鼻,在某部电影大火后,成了无数男士的“心头好”;风靡一时的“锥子脸”,短短几年就被流行抛弃,成为过时的代名词;整容的群体,也从演员、明星,转变到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

作为国内早期科班出身的整形医生之一,陈焕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工作了近20年,曾被中央电视台称为“中国整形第一刀”。

2004年,陈焕然在古代“三庭五眼”的基础上,结合黄金分割率,提出了“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逐渐被业内接受,成为评判美女的统一标准。

但是,每当遇到来找他整形的人,陈焕然总会让对方买一面镜子、每天抽一分钟仔细端详自己的脸。“我希望他们能在照镜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独特,学会欣赏它、接受它,最后就不一定要整容了。”

见过了太多天然的、“人造”的美女,如今,在陈焕然眼里,独一无二,就是更美的。

审美标准图

2004年,陈焕然在古代审美的基础上,首次结合黄金分割率,提出了“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审美标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审美是主观的,但美有客观的底层逻辑”

新京报: 什么是“三庭五眼,四高三低”?

陈焕然: “三庭”就是把人的脸长分成三等份,从前额发际线到眉骨、从眉骨到鼻底、从鼻底到下颏,都占脸长的1/3;“五眼”就是脸的宽度正好是五只眼睛那么长。“四高三低”意味着额头、鼻尖、唇珠、下巴尖是凸出来的,但鼻额交界处、人中沟和下唇下方都是凹进去的。

新京报: 你是怎么提出“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审美标准的?

陈焕然: 1990年,我先后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硕士和博士,博士论文研究的主题是变性手术。

有一段时间,我整天背着装着游标卡尺、石膏粉、相机的书包在北京的街上游荡,看到觉得长得好看的姑娘就请人家喝杯咖啡,问能不能给她拍张照或者做个模型。如果是鼻子好看,就要量鼻子的数据;脑袋好看,就要照着做一个脑袋的石膏模型。这个工作我做了5年,差点都要延期毕业了。

也是得益于博士论文的研究,2004年,我结合古代审美和黄金分割定律,首次提出了“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审美标准。那两年,这个标准迅速传播,并逐渐被业内接受和广泛应用。

我们都说审美是主观的,但美一定有客观的底层逻辑在。美最基础的底层逻辑来自公元前5世纪提出的黄金分割。从我的经验来看,流行的审美每隔三五年就会发生变化,但是美的基本逻辑是没有太多改变的。

三庭五眼示意图

“三庭五眼”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审美的变迁:从明星到多元

新京报: 从你入行做整形医生到现在,你觉得流行的审美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焕然: 中国的医美项目发展到现在才30年,我是最早入行的一批整形医生之一,可以说是看着流行审美一点一点发生变化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流行以山口百惠为代表的昭和美女,面部轮廓不太立体,整个人非常温婉。那时候还没有“医美”这个词,有一些歌舞团的演员和主持人找我们导师做双眼皮、垫鼻子,都要拿着有关部门的证明才能做。

90年代流行的审美以港姐为代表。但那时候也还没出现拿着她们的照片来整容的人,经济还不发达,普通老百姓接触不到这么多信息。

普通人开始接触到整形,是2003年后“人造美女”的爆发。当时有一个叫郝璐璐的女孩,做了隆鼻、开双眼皮、隆胸、提臀等十多处整形,耗资30万,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人造美女”。当时整形手术整体做得比较少,还没有出现做毁了的新闻,大家都觉得整形太好了,好像是一个只会成功不会失败的东西。也是这时候,韩流审美开始流行,不少女生拿着韩国明星的照片让照着她们整形。

2005年左右,中西方文化出现了审美的交汇点,体现在明星的脸上就是章子怡、杨紫琼等明星在国际上走红和苏菲玛索、Maggie Q等明星在中国的走红。她们的共同特点是,脸很小,这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但五官又非常立体和精致,轮廓分明,很像西方人。她们的脸都是有下颌角,有颧骨的,不像后来流行的“锥子脸”,下颌角和颧骨都没了。

2010年前后,大众的审美就开始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了,开始流行网红脸。那时候的网红脸就是把颧骨降低、颧弓变窄,锯掉下颌角,这样脸就变尖了。也可以说从“锥子脸”开始,审美逐渐走偏,很多人片面地追求大眼睛、尖下巴,五官的结构和黄金分割比例被完全破坏了,它打破了美最基础的逻辑。

又过了几年,人们觉得“初代网红脸”太难看了,开始追求有个人特征的“改良网红脸”。比如,下巴不要搞得那么尖了,以前做了尖下巴的就拆了重新做,希望能保留个人原本的特征。

这两年,审美已经开始多元化了,再也没有人拿着明星的照片说照着整了。还有很多女孩来整容,希望整得偏男性化一点,而男孩也会要求做得稍微女性化一点。

新京报: 你遇到过拿着明星照片整形的例子吗?

陈焕然: 遇到过,那太多了。《碟中谍》热播、汤姆克鲁斯最火的时候,好多男性非要做汤姆克鲁斯的鼻子。我印象很深,在20年前的教科书上,汤姆克鲁斯的鼻子被称为驼峰鼻,是病态的。你怎么能因为一个男明星或者小伙子爱美,就把健康的鼻子做成病态的呢?当时做这种手术,我们还需要打报告到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


“很多商业机构扮演了赌场里面发牌的角色”

新京报: 常见的整形手术有哪些风险和并发症?

陈焕然: 任何整形手术包括所谓的微整形,都有4个前提:一定会有创伤、一定会有风险、一定会有疤痕、一定会有并发症。现在的整形行业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机构为了逐利,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刻意淡化这4个前提,让求美者承担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比如,削骨算是并发症比较严重的手术,相当于把脸部的承重墙敲了。骨头一削,脸部的支撑力不够,面部肌肉就会垮塌,近期看会比同龄人老3-5岁,远期就老得更快了,而且这种老是不可修复的。

现在还有一些人打玻尿酸,做面部填充,最轻微的并发症就是面部表情功能区僵化,脸成了“面具”。长期的并发症就包括面部下垂、面部表情僵化,加速衰老,表情会出现一秒左右的延迟,微笑看起来就跟没笑一样。

新京报: 你怎么看商业因素对整形行业的影响?

陈焕然: 整形行业的商业化让很多机构扮演了赌场里面发牌的角色,他们觉得自己能左右别人的审美:既片面地不愿意承认他们歪曲了美的定义、消灭了美的多样性,还把一些追求美的人当成赚钱工具,卖给各个医疗机构赚高额中介费。

很多机构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纯粹是为了商业在做手术。比如,有些机构宣传说只需要一次或者两次手术,就能把脸上的项目全部做完,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说法,就是为了一次性把钱收了。真正的整形手术,相邻的部位绝对不能同时做。假如有人在一台手术上把鼻子和眼睛一起做了,这个医生肯定是庸医。

做鼻子手术时,鼻子打了麻药,眼睛的内侧就肿了;做眼睛手术、尤其是内眼角开大的手术时,鼻梁根部就是肿的,极度影响鼻子手术的观察和判断。

包括一些影视作品,为了突出一个人整容前后的变化,都是整脸手术,最终整张脸的纱布一拆,就变成大美女了。这绝对行不通,导演根本不懂,这是违反医学原则的。


“美丑的概念只是人内心世界的投影”

新京报: 你怎么看“精灵耳”“漫画腰”“直角肩”等在某段时间流行的审美?

陈焕然: 我觉得这都是非主流的审美,正规的、主流的整形医生肯定不会接这些活儿,而且这些东西20年前就流行过了。

“精灵耳”,20年前叫“外星耳”,顾名思义就是把耳朵拿掉一块软骨,整成像影视剧里外星人一样尖尖的耳朵。这种手术最大的风险在于耳朵软骨一旦感染,耳朵就会变成菜花的形状,整个纠结在一起,医学上称为“菜花耳”。这不光是美不美的问题了,还有很大的健康风险:外耳有收集声波的功能,外耳严重变形会影响听力。我们不能因为美,把健康的器官变得不健康,更何况这样也不美。

20年前还有人做“蜥蜴舌”,就是把舌头割成像蜥蜴一样,中间是分叉的。有很多人找了各种理由来让我们做,这当然不能做。我做过“蜥蜴舌”的修复,就是把舌头中间的缝隙缝上。修复后的舌头,外观和讲话都是正常的,但舌头末端的神经末梢已经损伤了,所以会丧失部分味觉。

很多机构为了赚钱,找各种医生、博主写软文,推出一个看似流行的审美。如果个人的审美没有提高,自然就被这些机构牵着鼻子走了。很多人跟风整容,归根结底是自己没有“美商”,不知道什么是美,更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美。

新京报: 你觉得什么是“美”?

陈焕然: 做了三十多年整形医生,我自己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其实真正的美丑没有界限,任何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东西都是美的。

美是一种文化现象,如果你把宏观的时间和空间拉大,就会发现很多美丑的概念都只是人内心世界的投影而已。

以前我们都说“我喜欢的就是美”,但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喜欢”其实是受很多外来因素影响的。包括你接受的关于美的教育、推波助澜的商业机构等等,所以你喜欢的,不一定是真的。

现在我们都说“适合我的就是美”,就是你的美和别人不一样,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就是更美的。


新京报记者: 李桂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杨许丽

摘要与附加信息

本文主要介绍了整形医生陈焕然的职业生涯及其对整形行业的深刻见解。陈焕然被称为“中国整形第一刀”,在整形行业工作近20年,见证了中国整形美容的变迁。文章中详细讨论了整形审美的历史演变,从早期的昭和美女到现代的网红脸,反映了社会对美的标准是如何不断变化的。陈焕然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整形手术虽然能改善外貌,但也伴随着风险和并发症,并且整形行业的商业化趋势让不少机构追求利润而忽视了患者的安全。他提出,要欣赏和接受自己的独特之美,审美的定义不应只局限于外在的形式,而要符合个人的内心世界。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m_“中国整形第一刀”陈焕然:“独一无二就是更美的”_-_新京报.md
Size 11640 bytes
Archived Date 2024-11-12 12:51:30
Original Link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62614504514207.html
Author 李桂
Region 中国大陆
Date 2021-07-13
Tags 整形, 美容, 审美, 个人故事, 医疗资源, 社会环境, 跨性别, 法律政策
Evaluation [Unknown type(update needed)]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