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开设跨性别多学科门诊 帮助特殊未成年人
时间: 2021年11月05日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王丹沁
正文
中新网上海11月4日电 (陈静 奚晓蕾)记者4日获悉,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率先开设跨性别多学科门诊,旨在通过多学科专家的专业评估、诊断及干预,减少特殊未成年人群的负面情绪、改善家庭关系以及找到自我价值的认同。
根据世界跨性别健康协会(WPATH)以及内分泌协会的定义,“跨性别”是用来描述个人的性别认同感与其出生性别不一致时的术语。许多跨性别存在就医的障碍以及误诊误治的严重问题,从而导致了跨性别人群中药物滥用、感染、精神疾病以及癌症等高发。
2019年,中国学者曾对中国跨性别者的自杀想法和企图进行了深入分析调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群体占比不低。他们出现严重抑郁、焦虑的比例比常人高出很多,如不及时发现、加以引导,可能出现学校、社会适应的问题,引起家庭成员间的对立等。
此前,针对跨性别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多学科综合门诊此前中国未有报道。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跨性别多学科门诊是由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发起,由心理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泌尿外科、社工部共同参与,致力帮助跨性别儿童与青少年的多学科门诊。医院方面希望通过多学科专业医生的专业评估、诊断、心理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干预,帮助特殊儿童青少年人群减少负面情绪、改善家庭关系。
该院给记者分享了一起病例。花季少女小林从小不喜欢穿裙子,不爱留长发,而喜欢和男生们一起聊汽车、玩变形金刚等,被人称为“假小子”。小林所在班级外出交流,学校要求女生穿裙装校服,但小林非常抵触。无论父母、老师怎么解释和规劝,她都无动于衷。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到生理期,小林都很烦恼,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通过专业儿童心理医生的初步评估,小林是一个“跨性别者”。心理科与内分泌科医生共同给出了医疗建议——先稳定小林的情绪,改善心境,然后通过药物抑制例假,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等孩子成年之后再由其决定是否需要接受整形手术。
专家们希望这个门诊成为连接跨性别未成年人、家长、医生以及社会各界的一个桥梁,帮助到更多中国跨性别儿童青少年人群。(完)
注: 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摘要与附加信息
本文介绍了中国上海率先开设的跨性别多学科门诊,专门针对特殊未成年人群体进行医疗评估、诊断和干预。这一新设门诊的成立旨在改善跨性别儿童的家庭关系,并降低他们的负面情绪,如抑郁和焦虑等。通过引用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案例,文章阐明了跨性别者在面临医疗服务时的复杂情况和所需的多学科支持。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及时的心理和医学干预至关重要。文章还强调了学术研究表明大量跨性别未成年人有自杀倾向的现状,突显出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与支持的重要性。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 Value |
---|---|
Filename | www_上海率先开设跨性别多学科门诊帮助特殊未成年人.md |
Size | 2972 bytes |
Archived Date | 2024-11-08 11:14:28 |
Original Link | https://www.sh.chinanews.com.cn/bdrd/2021-11-05/92886.shtml |
Author | 中国新闻网 |
Region | 中国大陆 |
Date | 2021-11-05 |
Tags | 跨性别, 医疗资源, 未成年人, 心理健康, 复旦大学, 社会支持, 跨性别门诊 |
> | |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