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个崇拜泰迪熊的变装癖,怎么用艺术改变世界?

一个崇拜泰迪熊的变装癖,怎么用艺术改变世界?

BottleDream

时间: 2017年09月28日 18:03:21
来源: 凤凰网
标签: 跨性别、艺术

陶匠、先锋艺术家、电视明星、作家、泰迪熊崇拜者、异装癖者,伦敦艺术大学名誉校长……很难想象这一大串标签会属于同一个人,但这件事发生了。

他是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女装身份叫做克莱尔(Clare),英国当今最前卫的艺术家之一。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大多数时间,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是一个陶瓷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色大胆明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的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就像下面这些花瓶,如果凑近仔细看就会发现每件作品图案复杂多样,不太像传统的花瓶图案:

格雷森·佩里的陶艺作品

▲格雷森·佩里的陶艺作品

不过,他格雷森·佩里更为众人熟知的是他的女装形象克莱尔(Clare):5、6岁的小姑娘的样子,明艳的妆容,梦幻可爱的穿着。

格雷森·佩里的女装形象:克莱尔(Clare)

▲格雷森·佩里的女装形象:克莱尔(Clare)

比娃娃更梦幻

▲比娃娃更梦幻

佩里说,他对女装的喜爱,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圣诞演出中扮演天使加百利的经历,那时佩里7岁,这种丝质的简易袍式的天使服装给了他特别的体验,让他既害怕又兴奋。

随着年纪的增长,15岁的佩里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对女装的喜爱,开始穿着女装出门。

这是佩里2017 年英国脱欧后的作品

▲这是佩里2017 年英国脱欧后的作品,强调娃娃之间的连接

父母和身边朋友的嫌弃,让佩里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成年后的佩里接受了长达六年的心理治疗,最终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自信地穿着女装出入公开场合。

在一次媒体的访谈中,佩里回应到,“我打扮成女装来自于我的低自尊状况,结合了女性被当作二等公民的形象,就跟就像贫困的人,也被看作是二等公民”。佩里把自己打扮成小女孩的形象,当作是对男权和社会不公的挑战。

陶瓷作品:《我爱美丽》,里面的女孩就是佩里版本的Clare

▲陶瓷作品:《我爱美丽》, 里面的女孩就是佩里版本的Clare 哟。

/来自于童年阴影的泰迪熊崇拜/

1960年,格雷森·佩里出生在英国切姆斯福德镇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离异之后,佩里与母亲一起生活,兄妹关系冷淡,母亲的疏远和继父的暴力,佩里曾经尝试逃离去寻找父亲,结果被继母驱赶出门。

在家庭暴力和亲情疏离的阴影下,儿童时期的他大部分时间是躲在自己的卧室,孤独的守护着一只名叫艾伦·密叟斯的泰迪熊。

艾伦是他男性一面的隐喻,是对从小缺失的父亲形象的憧憬。开始创作后的佩里经常把艾伦运用在他的作品中,这也成了他广为人知的标志之一。

陶瓷作品:《艾莉森女孩们的复仇(Revenge of the Alison Girls )》, 2000

▲陶瓷作品:《艾莉森女孩们的复仇(Revenge of the Alison Girls )》, 2000。 描述了受虐待的艾莉森女孩们以一种革命的形式向父母复仇的情景,其中不乏艾伦的形象。

1983年,从朴次茅斯艺术学院艺术系毕业后,格雷森·佩里遇到了改变他人生的老师希拉里邓肯(Hilary Duncan)。他开始在中央研究院的夜校学习陶艺,渐渐发现自己对陶艺的喜爱,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作途径。一直以来,佩里尤其偏好手工艺品,除了陶艺,佩里也创作壁毯作品。

「我并不是创新者,我的艺术作品形式和技巧都很传统,但是,它们是我用来传递讯息的最好的媒体」,他说。这种对当时被认为非主流的手工艺的偏爱,恰恰亦反映了他对纯艺术自居高雅艺术神坛、垄断视觉文化的一种反叛。

格雷森·佩里本人

▲格雷森·佩里本人

佩里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主题或是一种场景。从流行文化、社会现状到历史问题、男权主义以及文化前景等方面均是格雷森·佩里的关注热点。这些内容的背后是他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性,辛辣尖锐的批判和深刻的反思。

陶瓷作品:《金色鬼魂》, 一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中的受害儿童的故事

▲陶瓷作品:《金色鬼魂》, 一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中的受害儿童的故事

陶瓷作品:《儿童遗体的发现(We've Found the Body of your Child)》, 2000

▲陶瓷作品:《儿童遗体的发现(We've Found the Body of your Child)》, 2000。 这个花瓶,讲的是儿童虐待和忽视的问题。

陶瓷作品:《邓杰内斯角的娃娃》。

▲陶瓷作品:《邓杰内斯角的娃娃》。 作品描绘了飞机轰炸之后倒塌的大楼,天真的娃娃。这是9/11发生后,英国第一个对此事件作出回应的艺术作品。

《舒适的毛毯》, 这块将壁毯将女皇和其他各种代表英国的因素放在了一起

▲《舒适的毛毯》, 这块将壁毯将女皇和其他各种代表英国的因素放在了一起,是对英国人“我是谁”的一个思考。

/到底什么是好品味?/

格雷森·佩里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是2012年创作的「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壁毯系列。

粉丝收集的佩里的作品

▲粉丝收集的佩里的作品

为了创作这个作品,佩里进行了一年时间的电视节目制作,走遍了英国的无数小镇,采访了无数的人,问他们的品味喜爱和原因。

作品讲述了社会阶层变化的故事:一个普通男孩提姆·雷克威尔,从工人阶级的出身,慢慢成长进入上流社会,经历了作为上流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之后又回归尘土。

以下佩里的这系列毯子作品“关于虚荣的小差异”,一起来看雷克威尔的小故事:

《对笼斗士的崇拜(The Adoration of the Cage Fighters)》|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对笼斗士的崇拜(The Adoration of the Cage Fighters)》|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停车场的痛苦(The Agony in the Car Park)》|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停车场的痛苦(The Agony in the Car Park)》|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逐出伊甸园8号门(Expulsion from Nuber 8 Eden Close)》|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逐出伊甸园8号门(Expulsion from Nuber 8 Eden Close)》|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圣母契约的宣读(The Annunciation of the Virgin Deal)》 |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圣母契约的宣读(The Annunciation of the Virgin Deal)》 |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在海湾的上层阶级(The Upper Class at Bay)》 |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在海湾的上层阶级(The Upper Class at Bay)》 |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哀悼(Lamentation)》 |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哀悼(Lamentation)》 | 壁毯系列:“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系列的最后一幅作品,提姆·雷克威尔死于一场车祸,跑车,名牌包散落一地,随着死亡,这些代表阶级的物品却是带不走的。

系列作品想说的是,英国的工薪阶层、中产阶级、上流社会的不同阶级地位人群的生活以及社会矛盾,每个阶层的选择和品味都有限制。

这个作品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讨论。佩里对媒体回应,“品味是一个很微妙的创作主题,让我很吃惊的是看到原来大家比预料中更在乎品味这件事情。”

2014 年,佩里登上了时尚杂志Vogue 的照片,旁边那位是美国超模卡利·克劳斯

▲2014 年,佩里登上了时尚杂志Vogue 的照片,旁边那位是美国超模卡利·克劳斯

什么是所谓的好品味?佩里认为,大众所作出的选择往往是所处的社会阶层“公认”的好品味。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标签”。

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对不同的物质和品牌的追逐,对生活方式选择的变化,其实是为了迎合这个社会对不同阶级的定位。

/用艺术回应社会问题/

近日,英国伦敦的蛇形美术馆举办了格雷森·佩里的最新展品,一件名为《一对一》的作品。

去年英国宣布脱离欧盟之后,佩里透过社交媒体向大众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试图通过对答案的分析找出持不一样立场的人群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创作。

最终发现,不论赞成还是反对脱离欧盟的群体,其实是很相似的,他说:

「面对分歧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和人交流,不是要求我们必须要同意对方的立场,重要的是倾听和理解对方,让自己听到一点不一样的声音。」

陶瓷作品《一对一》

▲陶瓷作品《一对一》

艺术的世界在变化,变得越来越国际化

「艺术的世界在变化,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或越来越去物质化。换一种说法,艺术在变得更政治化和社会化」,佩里说。

特别声明: 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推荐: 0条评论 | 0人参与网友评论

摘要与附加信息

这篇文章讨论了英国艺术家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个人经历。佩里以女装身份‘克莱尔’示人,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陶艺的热爱,还反映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文章中提到,佩里在童年时期经历了离异家庭的困扰,和父母的忽视,引发了他对性别身份的探索和艺术创作的灵感。此外,佩里的许多作品都蕴含着对社会不公和男权文化的批判,他借助艺术对抗社会的偏见,试图通过创作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佩里的‘关于虚荣的小差异’系列壁毯作品引起了广泛争议,探讨了社会阶层及其相应的品味。在最新的展览中,他通过对脱欧事件的反思,强调沟通和理解是解决分歧的重要方式。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gongyi_一个崇拜泰迪熊的变装癖,怎么用艺术改变世界?_-_公益-_凤凰网.md
Size 13205 bytes
Archived Date 2024-11-09 10:18:59
Original Link https://gongyi.ifeng.com/c/7hD9UdlruFr
Author 未知
Region 未知
Date 2017-09-28
Tags 跨性别, 艺术, 格雷森·佩里, 社会问题, 陶艺, 女装
>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