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挑战禁忌:着女装的格雷森·佩里

正文

2017-09-03 00:06 来源: 盛鑫煜当代艺术

盛鑫煜

格雷森·佩里

往往一些大牌艺术家有着与众不同的怪癖。格雷森·佩里,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在他的身上有着纷繁复杂的标签,诸如先锋艺术家、特纳奖得主、皇家院士、伦敦艺术学院名誉校长、大英帝国勋章授予者、异装癖者等等。在当今时代,很多人一谈到格雷森·佩里,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仍是他穿着多彩可爱的梦幻裙装,画着明艳的妆容,像5、6岁的女童一样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关于他的异装形象,大家除了惊叹之外亦褒贬不一。但格雷森·佩里的作品在艺术界的影响却是深刻且广泛的。在表达主题方面,从流行文化、社会现状到历史问题、男权主义以及文化前景等方面均是格雷森·佩里的关注热点,其作品中亦反映出了他者视角的敏锐性以及辛辣尖锐的社会批判内涵。

格雷森·佩里

《着女装的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当选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皇家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是世界最著名的艺术设计学院,现有的皇家院士一共80位,1991年特纳奖获得者安妮诗·卡普尔、著名艺术家翠西·艾敏就在皇家院士的名单之列。而此后佩里也要在自己的名字后加入RA(皇家院士“Royal Academician”),并且为管理这所著名的学府效力。

格雷森·佩里

《着女装的格雷森·佩里》

今年50岁的佩里是2003年特纳奖的获得者,他在出席颁奖仪式的时候就穿成了他作品中的一位女主人公——克莱尔的形象。佩里的陶艺作品一般以性行为、虐待儿童以及死亡为主题,他最著名作品的当推那些画上了图案、人物及词句的古典风格的花瓶,另外他的版画和挂毯作品也备受关注。

格雷森·佩里

作为一个享誉全球的当代艺术家,格雷森·佩里举办过大大小小的艺术展览,其中包括有争议性的“纪念无名手工艺人”“轻轻拥抱你的信仰”“我漂亮的艺术小生涯”“地域朋克(Provincial Punk)”和“关于虚荣的小差异”等等。这些展览让他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当代艺术大师的同时,亦促进了当代艺术对社会发展的思考。近期,英国伦敦的蛇形美术馆(Serpentine Gallery)举办了格雷森·佩里的新作品展,名为“格雷森·佩里:史上最流行的艺术展!

格雷森·佩里

《着女装的格雷森·佩里》

面对格雷森·佩里的艺术之初,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被其作品带有装饰纹样的图案,明丽的色彩所吸引,但当我们细细观察这些陶罐、挂毯上所描绘的内容时便会发现其深刻、严肃的主题。这种温和、传统、典雅的形式与极强的艺术观念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智慧与敏锐的洞察力。这正是格雷森·佩里艺术的魅力所在,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亦彰显出其独特的艺术张力。

格雷森·佩里

《着女装的格雷森·佩里》

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与艺术家的人生际遇、社会经验、思想情感都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对于格雷森·佩里而言,童年的悲惨际遇、异装癖、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对传统手工艺的偏爱与创新应用等都是值得关注的点,亦是影响他艺术创作的重要方面。

格雷森·佩里

《着女装的格雷森·佩里》

1960年,格雷森·佩里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的切姆斯福德的一个工人阶级的家庭。佩里的童年是黯淡而悲惨的,父母在他幼年时便匆匆离婚。格雷森·佩里跟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童年的佩里经常遭受继父的家庭暴力,与其他兄弟姐妹的关系也不好,所以他的童年基本都是将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与泰迪熊艾伦相伴,孤独与爱幻亦逐渐成为格雷森·佩里性格中的一部分。

格雷森·佩里

《着女装的格雷森·佩里》

女扮男装这一不被世人所接受的异装爱好虽不呗世人所接受,却深深影响了佩里的艺术生涯,在其此后的艺术创作中,穿着女装的羞耻感不断激发着格雷森·佩里的艺术创作灵感。正如学者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所言,艺术应该是一种除了创造幻觉、生成诱惑,还必须富有现实批判之物。

格雷森·佩里

《着女装的格雷森·佩里》

艺术家的异装癖对于让·鲍德里来说,一方面体现了其对当代艺术身份认同焦虑,另一方面亦是一种艺术领域中有讽刺意义的叙事形式。这一点在格雷森·佩里的艺术创作中亦是有迹可循的,对于“克莱尔”这一身份与形象,常常出现在他的陶瓷艺术中。生活中的佩里亦常常以“克莱尔”的身份出现。

伦敦艺术大学来了一个新校长

在传统男权主义的刻板印象中,对女性的印象是柔弱的、楚楚可怜、需要被保护的。像辛迪·舍尔曼(Cindy Sherman)亦或森村泰昌(Yasumasa Morimura)一样,格雷森·佩里通过一种戏仿的方式将自己打扮成小女孩来挑战男权主义的凝视。与此同时,在格雷森·佩里的作品中,克莱尔的形象逐渐成为代表其自身的一个符号,例如,在《我爱美(I Love Beauty)》以及《艾伦教皇邮票》中,均精细描绘了克莱尔的形象。

打扮成五彩缤纷的萝莉打个阳伞散个步~

但是格雷森·佩里并不缺阳刚之气

但是对艺术表现上与主题选择上,格雷森·佩里的艺术眼光是敏锐犀利的,创作擅长于将精美的手工艺品与当代生活的场景结合起来,运用高超的陶艺、壁挂编织等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广泛而尖锐的社会问题,委婉地揭示社会的虚伪与不公正之处,亦涉及各种历史以及当代话题的讨论,例如社会阶级、政治以及宗教等等,其尖锐、敏感、辛辣之处亦是其作品的深刻与精彩的地方。

创作之中的格雷森·佩里也是很帅的

格雷森·佩里在2012年的展览“关于虚荣的小差异(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以壁毯的形式向大众讲述了一个普通男孩从工人阶级的根源发展为精英人士进入上流社会,历经作为上流社会名人所付出的代价又回归尘土的故事,向大众剖析展示了英国工薪阶层、中产阶层、上流阶层等各个阶层的生活、审美、身份以及社会问题与矛盾。

格雷森·佩里

此外,对艺术表现媒介的选择上,格雷森·佩里偏爱手工艺品,例如陶器与壁毯。在传统艺术史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手工艺匠人以及手工艺品都算不上高雅艺术,手工艺设计及手工匠人的地位都是低于绘画与画家的。对于格雷森·佩里而言,手工艺这种朴素的艺术在艺术史上亦同样熠熠发光,影响深远,同时亦具有思想的深度。对手工艺的偏爱亦反映了他对纯艺术自居高雅艺术神坛,垄断视觉文化的一种抵制与反叛。与此同时,随着格雷森·佩里艺术的发展,他逐渐开始探索装饰所包含的深刻性。如《我爱美》即是为探索视觉美的力量以及装饰性艺术的创作手法而作的作品。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是复杂多变、难以定义的,他的作品主题范围广泛从性、暴力、虐待到社会不同层面上的各种问题都有所探究。同时,同其他先锋艺术家一样,他在骨子里又是叛逆且敏锐犀利的,在艺术表现上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又在技术变革以及主题表达上挑战着传统高雅艺术的格调与范式。

格雷森·佩里

通过模仿、戏谑、讽刺的方式,将核心问题一层一层的剥开并呈现给大众。在另一方面,格雷森·佩里是真实且勇敢的,无论是童年的创伤,痛苦情感的自然流露还是对内在自我身份的矛盾,都被真实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

格雷森·佩里

除此之外,他亦是深刻且敏锐的,在精美巧妙的作品背后隐藏的是犀利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对于当代艺术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先锋者,离经叛道者亦或是艺术潮流中的革命者,格雷森·佩里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缤彩纷呈的艺术盛宴,在当代艺术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

摘要与附加信息

该文件讨论了英国艺术家格雷森·佩里的生活与艺术作品,他因在艺术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性别身份和异装癖而著称。佩里的艺术风格多元,从流行文化到社会批判,作品中常常带有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该文介绍了佩里的童年经历及其对后续艺术创作的影响,重点提到他的异装表演如何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作品主题。

在2017年发布的这篇文章中,盛鑫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佩里的艺术展览和创作过程,强调了他在当代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与影响力。在其陶艺、壁挂编织等作品中,佩里通过装饰艺术与社会批判相结合的方式,触及了性别、暴力、虐待等复杂主题。不仅如此,佩里对手工艺的偏爱和对艺术高地的挑战也得到了高度评价。

整体来看,文章展示了格雷森·佩里的传奇人生与艺术成就,强调了他通过艺术表达自我身份与对社会现象深入思考的能力。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www_挑战禁忌:着女装的格雷森·佩里_-_搜狐.md
Size 15159 bytes
Archived Date 2024-11-22 04:01:07
Original Link https://www.sohu.com/a/169155066_684450
Author 盛鑫煜
Region 英国
Date 2017-09-03
Tags 跨性别艺术家, 格雷森·佩里, 异装癖, 当代艺术, 社会批判, 陶艺, 艺术展览, 性别问题
>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