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英美专家警告:慎对性别困惑儿童实施越来越多激素和手术干预

图片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19.07.25 19:24

对希望转换性别的儿童使用激素和手术干预是否恰当?据今日俄罗斯(RT)7月23日报道,美国和英国的医疗专业人员对于对性别认同感到困惑的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荷尔蒙和手术干预”表示震惊,并表示对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保守的儿童倡导组织成员美国儿科医师学会(ACP)22日致信美国外科医生,警告性别干预手术和激素类药物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并表示此类干预措施“没有经过长期的研究”。美国儿科医师学会将之称作“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表示,对于出现性别困惑(GD)的儿童和青少年而言,这种激进的方法已成为代替“心理治疗”的新标准。其信中列举的研究结果声称,如果给予充分时间让这些孩子正常地度过青春期,那么61%-98%饱受性别困惑的青少年将顺利长大。该组织还提到,令人遗憾的是,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越来越多地被禁止调查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这一方面可能导致性别困惑症状,另一方面让他们担心受到惩罚或被指控歧视。

本月早些时候,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院(RCGP)警告称,青春期阻滞剂和激素类药物缺乏可长期作用的“有力证据”。在一份长达12页的文件中,RCGP提到,家庭医生面临着提供性别焦虑症服务的压力,这些服务“超出了他们的技术专长”。该报告建议,需要对该治疗的利弊进行更多研究,而不是持所谓的“观望”态度。

性别困惑儿童的医学治疗,通常最开始为服用青春期阻滞剂,被认为可以平衡青春期激素作用。接下来,孩子会被注射“跨性别激素”,即注入某种符合他们认为自己所属性别的激素,而不是他们本身的生理性别(激素)。再下一个阶段,患者将进行变性手术。英国唯一的儿童性别诊所——NHS性别认同发展服务中心(GIDS)在一个报告中称,寻求变性的儿童数量正显著增加,其中约74%是年轻女孩寻求转变为男性。

《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仅上个月,因上述原因到诊所就诊的患者中约有54%是14岁或以下的孩子。在英国,现在已经允许年满17岁的人在性别专科的成人诊所接受治疗。虽然跨性别人权活动专家认为,跨性别人数的增长是由于公众对从前的禁忌问题接受度越来越高,但怀疑论者表示,是那些易受影响的儿童被“促进”改变性别观点的活动家所迷惑,并使医疗专业人员在某种压力下,立即做出孩子们主张自己其实是“异性”的结论,而不是首先探究孩子为何会有这种想法的心理原因。

英国广播公司(BBC)22日报道称,根据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正在调查的一项研究显示,性别认同发展服务中心降低了提供青春期阻滞剂的年龄。这些给英国年仅11岁的儿童提供的药物,可能与近来儿童自杀念头的增长趋势产生关联。最近的一些报道也探讨了“双重变形者”(detransitioners)的现象,即那些跨性别后改变主意,决定再度转变回原来性别的人。但这个情况对于儿童来说似乎有所不同。《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阿姆斯特丹一家诊所,三分之二的青少年患者的自我性别认知最终仍为原来的生理性别。另一项经常被跨性别活动专家质疑的研究也发现,这一比例高达80%。加拿大性别研究员詹姆斯·康托尔(James Cantor)在2016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只有极少数的跨性别儿童在成年后仍然希望实施变性手术。而其他绝大多数人,一般只是普通的男/女同性恋者。”

新浪新闻

评论: - 88字 - 立即转发

标签:#跨性别 #儿童 #性别困惑 #性别干预

摘要与附加信息

本文摘取自澎湃新闻,探讨了美国和英国的医疗专家对处理性别困惑儿童的愈发激进的荷尔蒙和手术干预措施的忧虑。文中指出,儿童和青少年在面临性别认同问题时,很多医疗措施如青春期阻滞剂和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充满争议,缺乏长期研究的数据支持。文章引用美国儿科医师学会的信件中提到,这种干预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并强调需要对治疗的利弊进行更多研究,而不是直接采取措施。报道还提到,许多人质疑当前的治疗模式是否真正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尤其在缺乏心理治疗背景调查的情况下。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mil_英美专家警告:慎对性别困惑儿童实施越来越多激素和手术干预.md
Size 4244 bytes
Archived Date 2024-11-09 07:19:10
Original Link https://mil.sina.cn/2019-07-25/detail-ihytcerm6250622.d.html?vt=4
Author 澎湃新闻
Region 美国, 英国
Date 2019-07-25
Tags 跨性别, 儿童, 性别困惑, 性别干预, 医疗政策
>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