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台灣人應該最能了解並同理跨性別處境,因為台灣/中華民國也是「跨」

正文

Image1 Image2 Image3

f61wrpzwlb03hxncqpdrinp7zn9w5p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文:黑貓吉吉

2023/06/03 政治讀者投書


只要生為台灣人,你就會跟跨性別者面臨一定程度類似的狀況。從身分認同與證件身分不一致、外界對我們的錯稱,到文化和思維模式到底跨不跨得過去,別人到底承認不承認我們自己的認同。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中華民國也是「跨」,台灣人也都是「跨」。

首先我們先說明什麼是「跨」。

「跨」是「跨性別」(transgender)的簡稱。因為社會上的熱烈討論,讀者可能或多或少都聽過這個名詞,不過在此還是再說明一遍。跨性別指的是:一個人自己的性別認同與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不同的狀況,也用來稱呼有這樣狀況的人。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 2013)中,跨性別稱為gender dysphoria。

Dysphoria是個很難的英文單字,意思是「產生痛苦」,現在我們現在把gender dysphoria翻譯成「性別不安」。更早以前,性別不安叫做「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現在為了要避免「障礙」帶來的污名,DSM-5已經把「障礙」(disorder)這個字眼拿掉。

同樣地,《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十一版(ICD-11, 2019)也將跨性別的狀態從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改為gender incongruence。Incongruence也是個很難的單字,意思是「不一致」,同樣也是為了避免「障礙」所帶來的汙名。除此之外,《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還把性別不一致移到「Conditions related to sexual health」的篇章下。

從「障礙」變成「健康狀態」是個很大的改變。例如懷孕就是個健康狀態,不是疾病。對醫護人員來說,從「障礙」變成「健康狀態」有很不同的意義。障礙是要矯正的,但健康狀態則是需要照護的。總之,跨性別雖然有時需要醫療介入關懷,但不需要治療,不需要矯正。跨性別不是病。

不過「性別不安」的舊名「性別認同障礙」也說明了一件事,就是跨性別這件事是和認同(identity)有關的事。我們有很多的認同,性別認同、學校認同、族群認同、國家認同,等等一大堆的認同。

我們是Taiwanese,還是Chinese?

我們也知道台灣最大的認同問題就是國家認同——也就是說,我們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我們是Taiwanese,還是Chinese?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可能有自己的答案,但我們來看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從1992年開始做的調查,我們看到,2022年認為自己只是台灣人的超過六成,認為自己只是中國人的不到一成,還有三成左右自認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這是長時段民意調查所呈現的數字。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

但民意歸民意,認同歸認同,我們有很多事情不能盡如人意。

台灣人的身分證和護照上面還是寫著「中華民國」和「Republic of China」,下面有字加註「Taiwan」,而護照內頁仍寫著「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看到我們這本護照的外國人就會問:你到底是Chinese還是Taiwanese?這已經是個被問到爛的問題,但也因為問題一直都沒解決,所以大家就會一直問,一直問。

類似的問題還有,我們的國家代表隊叫Chinese Taipei,我們把它翻譯成「中華台北」,但英文讀起來Chinese Taipei還是「中國的台北」,不是台灣。

但「我們」的國家到底要叫台灣還是叫中國,還真是一個麻煩的問題。我們知道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中華民國的統治範圍就只有台澎金馬,頂多再加上幾個小島。這時中華民國還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當時住在台灣的人大部分也自稱中國人。1960年羅馬奧運要求我們的代表隊用「Formosa」參賽,代表隊還舉了個「Under Protest」的布條表示抗議。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還自認為是中國人。

Image5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但正如前面所引用,政大做了三十年的調查,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人逐年減少,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我們的國號還是一直叫作「中華民國」。

這種認同與身分上的不一致,讓很多人產生了痛苦。

是台灣護照還是中國護照?

前面我們提到dysphoria就是產生痛苦。我們既然可以將性別認同與被指派性別不一致的情況稱為「性別不安」,那國家認同與我們生來被指派的國籍不一致時,我們要叫什麼?或許叫「國族不安」吧。這是隨興講的,但重點是國族與性別都是認同,當認同與生來被指派的身分不協調時,我們就會感到痛苦。

痛苦或許忍耐過去就算了,但這樣的不協調也會使當事人遇到許多麻煩,而這些麻煩帶給我們的,就不只是痛苦,而是真正的不便了。

台灣人出國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證件記載與認同不一致。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護照常常被認為是中國的護照。我自己至少有三次經驗,三次都在歐洲。

第一次是在倫敦,當我在機場報到,準備搭飛機去德國時,地勤不給我登機證,因為「You are Chinese. You need a visa for Germany.」那時候台灣人去歐盟申根區已經不用簽證了,但地勤看了我的護照,以為我是中國人,所以要求我出示簽證。

第二次是在德國,我要從德國往日本,停留幾天後再回台灣,地勤也用同樣的理由要我出示簽證。台灣人去日本早就不用簽證了,但他以為我是中國人,所以還是要簽證。當然我也是好聲好氣地請他搞清楚台灣和中國的不同。到了慕尼黑轉機時,我又再次被叫到登機門的櫃台。地勤的阿伯委婉地說:「We know the difference, but the computer doesn’t know it.」所以又檢查了一次我的護照。

第三次是在荷蘭,在飯店入住時,服務人員依照護照上的資訊幫我填好相關欄位,我只要確認簽名就好。結果他把我的國籍寫成「China」。又來了,實在很想翻白眼,我只好再好好地跟他說如何分辨中國和台灣的護照,然後請他重寫一次。

還有一次,不算是護照被誤認,而是直接被消失。

2022年歐洲台灣學會年會在地中海島國賽普勒斯舉辦。由於疫情,賽普勒斯要求所有入境旅客填寫健康申報表,但申報網頁的國籍選項中沒有Taiwan,連Taiwan, China都沒有。我去信詢問,只得到「You can choose China.」的冷漠回應。參加台灣研究研討會還要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自然就不去了。至於我國駐希臘代表是填什麼國籍去現場致詞的,我就不知道了。

以上分享的故事,是很多在國外旅行的台灣人都遇過的經驗,相信大家多少都聽說過。或許有人會想,那把國家的名字改掉不就好了?但改國家的名字有那麼簡單嗎?細節就不談了,總之現狀就是幾乎不可能改變我們這個國家的名字,還是要用中華民國這個名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外交戰場上打零和戰爭。

NOMAD護照指數針對199國家護照進行排名,除根據免簽證旅遊選項,還考量國際稅法、全球觀感、雙重國籍和個人自由等指標;最新排名顯示,最值得擁有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護照,台灣護照(圖)則排名72。(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112年3月5日)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中華民國台灣與跨性別相似的處境

性別也一樣。我們前面說到性別認同與法定性別不一致,往往造成當事人很大的痛苦和麻煩。或許有人會說,那證件改個性別不就好了。但現在要變更性別,一點也不容易。

依照現行規定,男女需移除性腺才可以變更性別。這樣的手術叫做性別重置手術(sexual reassignment surgery, SRS)。男跨女的狀況要摘除陰莖和睪丸,現在的報價大約是38萬。這雖不是什麼天文數字,但也不是一筆小錢。住院七天就好,但術後復原休養至少要一個月,最好預留兩個月。

以男跨女的狀況來說,還要一輩子做陰道擴張術。女跨男的狀況則要摘除乳房、子宮、卵巢,花費比男跨女更貴。這些手術當然都是自費的,健保不會給付。但也不是人人有資本就可以做性別重置手術,如果你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太高,醫師為了確保手術成功,會要求你將BMI降到25以下。其實BMI超過24就算肥胖,而台灣成人總體肥胖率高達45.4%。換算下來,大概會有一半的跨性別會因為肥胖而無法進行SRS。

總之,變更法定性別,一點都不容易。

中華民國台灣與跨性別相似的處境還有很多,錯稱就是另一個常見的問題。錯稱的意思是用你不喜歡的方式稱呼你。我們前面提到台灣有超過六成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但我們是不是常常聽說對岸的朋友叫我們「同胞」?對外國人來說,他們看到我們的護照上有Republic of China又有Taiwan,人家會不會感到遲疑,該叫我們Chinese好還是Taiwanese好呢?對跨性別來說,最常遇到的就是人稱頭銜的錯稱。

很多服務業為了要有禮貌,從業人員會被要求對客戶加上「先生」或「小姐」的頭銜。但對跨性別來說,「先生」、「小姐」這樣源自於二元性別的頭銜,往往造成困擾。有些登記會員的店家,會以身分證字號來辨識性別。但前面才說過,更改法定性別一點都不容易。即使一個人的外表看起來像男生或女生,服務人員在不知情,或是依照系統資料指示,而且要有禮貌的情況下,往往會「善意地」或「無辜地」錯稱跨性別。也就是叫男跨女先生,叫女跨男小姐。這種被迫出櫃的情況,對很多人來說是很尷尬的。

再說,也有很多情況是外界不讓我們用自己想要的稱呼。

中國常常在國際場合要求別人稱我們Chinese whatever,就是不准我們叫Taiwan。前一陣子立陶宛讓我們在他們那裡設立「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中國就氣得要制裁立陶宛。我們在美國的外交單位也只能叫作「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最近美國國會議員正在推動駐美代表處正名台灣的法案,但離通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而且國名錯稱這件事可不是開玩笑的,對學術研究者來說,國名被錯稱為Taiwan, China、PR China、Taibei, China等情況,如果當事人沒有去抗議,依照國科會的規定,這篇論文就不能拿來升等或是申請補助。

所以國科會甚至還有「國家名稱訛誤事件態樣及建議處理方式」的特別頁面來處理這件事,大家可以想像這會是件多麻煩而且頻繁的事。而對跨性別來說,也有很多人出於惡意,故意不用他們喜歡的頭銜來稱呼他們。很多人在工作上被要求用原生性別示人。也有人面臨家庭的壓力,每到過年吃年夜飯就是個大家一起尷尬的時候,所以有人就乾脆與原生家庭斷絕關係。但是這樣的代價有多大,應該不難理解、想像吧。

作為台灣人,因為國家認同造成的煩惱可多了

跨性別有很多保護自己的方法,好讓自己在這個社會中安穩地活下去。其中有個方法就是在性別展演上,比原生性別更符合性別刻板印象。所以我們會看到男跨女比原生女還要漂亮,女跨男比原生男還要帥氣。幾乎所有的男跨女都留長髮,穿裙子。幾乎所有的女跨男都剪短髮,將身體鍛練得比原生男還要精實。

藉由讓自己看起來更像目標性別,好讓別人將自己認識為目標性別,這不單純是跨性別自己想要的性別展演結果,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法。

其實台灣,作為一個不被世界承認的國家,也常常藉由表現為世界的模範生,冀求獲得世界的認同,將我們當成一個「像樣的」國家。所以我們會看到,政府常常在沒有國際壓力下推行一些進步的政策,好讓其它國家覺得台灣跟他們一樣進步。

舉例來說,同性婚姻、廢除死刑、減塑、減碳等等。這些進步政策讓台灣在社會的進步程度,以及國際能見度上,能夠跟其它先進國家並駕齊驅,成為善盡國際責任的國際成員。

但我們做得再多,其它先進國家還是不承認我們是一個國家,還是不跟台灣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相較之下,別的國家即使不做這些政策,也不妨礙他們作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例如日本,他們到2020年才開始以全國性的法令限制免費的塑膠購物袋,而台灣2002年就開始了。日本到現在還沒有准許同性婚姻,七大工業國(G7)的其它六國都在給日本壓力,但日本還是走自己的路。

話說回來,即使我們真的達成同婚、廢死、減塑、減碳等目標,世界就會當我們是一個跟大家一樣的國家嗎?雖然困難重重,但台灣也不能就這樣不做,否則我們就不會被當一回事。就像跨性別要花比順性別更多的力氣,好讓自己成為目標性別的一份子。順性別、普通國家都不需要煩惱這些事,甚至迫害LGBT+族群也無礙其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例如迫害同性戀的烏干達)。

這不是很不公平嗎?但這就是「我們」大家一起都要煩惱、面對的事。

作為台灣人,因為國家認同造成的煩惱可多了。現在作為社會中堅的六、七年級生,很多都經歷過國家認同劇烈轉變的過程。在他們小的時候,作業簿封底還要學生做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政府還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但現在已經有六成的台灣人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大概也不想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認同的轉變相當劇烈,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同轉變的故事。

對筆者來說,從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經過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雙重認同,最後再到台灣人的單獨認同,每次轉變都是與過去的自己訣別,是個痛苦但重生的歷程。

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1年國慶大會10日在總統府前廣場舉行,擁有「橘色惡魔」稱號的日本京都橘高校吹奏部到場表演,整齊隊形吸引民眾目光。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但即使我們在政治上能夠與中國切割,在文化上卻無法否認,台灣跟中國之間有很多相似性。兩岸講大致同樣的語言,民間信仰膜拜同樣的神;大多數台灣人的祖先,不管什麼年代來到台灣的,大多都來自中國。就連原住民,中國都要在福建平潭建個「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好證明台灣原住民來自中國。

在許多方面,總是會有人用語言、信仰、文化,甚至體質,說台灣人是中國人,不讓我們當個單純的台灣人。

跨性別也是這樣。跨性別被用與自己認同不一樣的性別養大,在決心改變做自己之前,往往以原生性別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可不是白活的,我們在人生過程中養成的價值觀、生活習慣,經常會讓跨性別無法在生活上融入目標性別。對男跨女來說,青春期身體經歷過的改變,像是身高、肌肉、嗓音,都會讓跨性別「長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而且無法逆轉。

結果就是跨性別跨不過去,社會也不讓你跨過去。這樣的處境,何異於台灣人當不成台灣人,總是被要求當中國人?

總之,只要生為台灣人,你就會跟跨性別者面臨一定程度類似的狀況。從身分認同與證件身分不一致、外界對我們的錯稱,到文化和思維模式到底跨不跨得過去,別人到底承認不承認我們自己的認同。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中華民國也是「跨」,台灣人也都是「跨」。也希望當大家意識到台灣人的處境和跨性別朋友相當類似之後,可以將心比心,以更富同理心的態度,來面對跨性別的朋友和相關議題。


  • 致謝:本文初稿曾在國立成功大學性別研究學分學程「性別關係」課程上分享,筆者感謝吳、趙、徐三位友人,以及「性別關係」課程主責教師與修課同學對初稿的回饋與建議,特此謝忱。

延伸閱讀


來源: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責任編輯: 丁肇九
核稿編輯: 翁世航

標籤: - 護照 - 跨性別 - 國家認同 - 迫害 - 性別認同障礙 - 中華民國台灣 - 性別不安 - 雙重認同

摘要与附加信息

本文讨论了台湾人面对的跨性别相关问题,并通过台湾政治身份与跨性别身份之间的相似性展开论述。作者黑猫吉吉透过对性别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深入探讨,阐述了身为台湾人可能会遭遇的身份认同挑战,和跨性别人士在社会中同样的经历与困境。文章提到跨性别的定义、相关法规与医疗程序,并以作者自身经验为例,讲述了如何在国际旅行中因护照而面临的身份认同问题。同时,文中探讨了台湾作为一个未被广泛承认的国家其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对跨性别者的误称现象,鼓励读者以更具同理心的态度看待跨性别者所面临的真实情况。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www_台灣人應該最能了解並同理跨性別處境,因為台灣/中華民國也是_.md
Size 19390 bytes
Archived Date 2024-11-12 22:22:27
Original Link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6576
Author 黑貓吉吉
Region 台湾
Date 2023-06-03
Tags 跨性别, 国家认同, 性别不安, 护照, 性别认同障碍, 中华民国台湾, 双重认同, 社会环境
>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