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深受“性别认同障碍”困惑 美华人家长难接受
正文
发布日期:2013年09月03日 09: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科罗拉多州跨性别生Coy Mathis在学校被拒使用女生洗手间,家长将学区告上法庭。(美国《世界日报》援引美联社)
2013年09月03日,来源于 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在婴儿出生前,家长们就已经根据婴儿性别为他们布置房间、购买衣服和玩具,男孩用蓝色、蜘蛛侠、玩具车,女孩用粉色、Hello Kitty、芭比娃娃。绝大多数的孩子会遵循这种性别界线,但如果孩子从小表现出与性别相反的兴趣,譬如,男生爱裙装、女生爱打闹,父母怎么办?对此,美国华人家长多难认同。
最近,美国前陆军情报分析师布莱德雷‧曼宁(Bradley Manning)因透过维基泄密获判35年徒刑,他透露自己深受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折磨,并于正式服刑首日起以女性自居,改名“雀儿喜”(Chelsea)。25岁的曼宁透过律师发表声明说:“在过渡到生命的下个阶段之时,我希望每个人知道真正的我。我是个女人。”
并非心理疾病
根据维基百科,性别认同障碍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与生俱来的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精神医学上认为性别认同障碍可用来解释与变性、跨性别或异性装扮癖相关的情况,去年美国精神医科协会宣布将性别认同障碍排除出心理健康疾病之列。
小Sam有着一头棕色长发,五官玲珑,堪称标准美女,但她从小就喜欢“向男性靠拢”,本来父母给她起名Samatha,但她三岁时坚持认为自己叫 Samuel,父母妥协改称她中性的Sam。小Sam爱玩卡车和球类运动,喜欢穿Superhero和棒球运动衫,对女孩子气的跳舞、过家家丝毫不感兴趣。父母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让她回归传统认可的性别角色,但无济于事。一次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妈妈专门给她买了漂亮的裙子,但她又哭又闹,非要穿棒球运动衫出席。在派对上,其他女生围坐在桌子旁做手工艺,小Sam很自然地加入男生队伍,扮英雄厮杀打斗。父母尴尬又无奈地躲闪着其他人好奇的眼神。
今年已满八岁的小Sam是否会越来越男性化,还是随着年龄增长,青春期来临而还原女儿身,父母束手无策。好在她未出现明显的“性别躁郁”(gender dysphoria),父母也得过且过,害怕带她接受精神科医师诊断。性别躁郁是指对于自己本身的性别感到非常不适,而由于许多文化无法接受跨性别身份认知和行为,他们在社会上难以适从。
华人家长难认同
过去20多年来,随着同性恋、变性人、双性恋、跨性别权益组织的努力,特别是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使性别认知障碍也得到更多理解和宽容。
但许多华人认为,性别认知障碍是父母教养方式错误,可以从小纠正。一位不愿具名的华人妈妈表示,有些独生子父母纵容儿子打扮成女生,在孩子年幼时给他们梳长辫、穿裙子,“我觉得这些父母疯了”。她自己的儿子青春期叛逆,喜欢穿色彩鲜艳的体恤和短裤,她都认为不妥,软硬兼施要求儿子换装。家有两个幼子的王先生接受同性婚姻,对家有跨性别孩子的家长表示同情,“但如果我的孩子要这样,我先打断他们的腿,让他们无法出门”。
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也并不少见。去年领头评估性别认知障碍是否划归精神疾病的医师Kenneth Zucker即是及早干预性别认知障碍的倡导者。他认为,性别认知障碍有其生理基础,但也与儿童情绪失调、创伤、或母亲过度强势或敌视男性有关,他并主张父母应引导孩子适应生理性别,购买符合他们性别的玩具、衣服。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Ruth Padawer指出,美国社会对假小子(tomboy)容忍度较高,女性穿裤装、参与竞技运动、从事建筑、法官等传统上以男性为主的行业也已司空见惯,但对所谓“娘娘腔的男生”(pink boy)仍存严重歧视。她指出,研究数据显示,12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有2%至7%经常出现跨性别行为。不管父母是否刻意纠正,许多存在性别移位问题的孩子到10岁时回归“本性性别特征”,但这种转变是源于生理发育还是社会压力所致,尚未可知。
Padawer去年在纽约时报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男孩穿裙装 何错之有》(What's Wrong with a Boy Who Wears a Dress?)。文中讲述的一个案例主角是Alex。在Alex上幼儿园的前夜,他的父母Bob和Susan决定给全班同学家长发信,解释Alex要穿裙子上学。他们写道:“Alex一直没有固定的性别认知,他喜欢足球运动员,也喜欢公主,喜欢超级英雄,也喜欢芭蕾舞蹈,最近,Alex坚持在过家家游戏之外的时间也要穿裙子,我们不允许,他就会大哭大闹。在咨询过儿科医师、心理医师和有经验的家长后,我们认为对Alex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让他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羞愧。”这对父母在电邮最后还附加有关性别变动(ender-variant)信息网站。Alex第二天穿着紫、粉、黄色条形相间的裙子上学。性别变动也称为性别流动(gender fluidity),指性别认知和行为不定性,有时表现为男性,有时为女性。
这封信听起来似乎能够防止别人异样的目光,而且他们所居住的新英格兰小镇观念比较开放,但Susan担忧儿子在学校遭受霸凌。而且,她认为儿子可能成为同性恋或跨性别,这两组青少年咳毒和自杀率均很高。“父母会无条件爱他,但别人怎么看?”
学校无所适从
性别流动的孩子上学后也面临很现实的问题,名字可以改成中性,但他们是该用He称呼呢,还是要用She?该上女生洗手间还是男生洗手间?在科罗拉多州,一位跨性别的六岁女孩因被校方要求使用单独的洗手间,父母将学区告上法院。
美联社报导,芝加哥郊区四年级学生Ryan称自己为“假女孩”(tomgirl),她长着一双蓝色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披着一头金色的头发,言行举止也处处透露出女孩子气,可实际上生理上她仍是男孩。Ryan的父母说,孩子两岁半时迷上了粉色和闪彩,她将睡裤绑在头上当长发,看电影后喜欢模仿女性角色。上幼儿园后她公开宣称自己是女孩,扔掉所有男孩服装,穿裙子上学。父母听从心理医师建议,增加父子互动时间,并阻止他有任何女性行为,但无济于事。父母接受Ryan跨性别,但自从他改穿女装后,邻居们对他视而不见。
为了给Ryan创造更宽容的环境,全家人搬到芝加哥另一个郊区,学校为她提供专门的洗手间,当在学校操场有高年级的学生故意刁难她:“你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有人还称她为同性恋时,老师们及时出面制止霸凌行为。
据统计,全美16个州和华府通过保护跨性别权益法律。旧金山联合学区最近进行学生调查,在性别一栏增加跨性别选项。学区健康项目负责人Kevin Gogin表示,约有1.6%的高中生和1%初中生自认为跨性别,小学生不在调查之列。加州最近通过新规,要求学校为跨性别和性别流动的学生提供“同等机会”,包括增加不分男女的洗手间和更衣室。麻省则要求学校对跨性别的学生,按他们自认性别对待,也就是说,男儿身但自认为女生的学生,可以与其他女生共享洗手间和更衣室。
标签: 美国,怎么办,性别,布莱德雷,裙装
编辑: 陆春艳
摘要与附加信息
该文件讨论了美华人家长对孩子性别认同障碍的困惑以及应对方式。以科罗拉多州跨性别女孩Coy Mathis的案例引入,讲述了儿童在性别认同上的挣扎,尤其是当传统性别角色受到挑战时,父母的反应和社会的压力。文中提及布莱德雷·曼宁通过维基泄密事件而公开性别认同问题的影响,以及身为跨性别者在社会和家庭中面临的挑战。文件强调很多华人家庭难以接受孩子的性别认同变化,认为应该通过教育来纠正这些“异常”行为。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在性别认同上存在的文化冲突及父母的困惑与无奈。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 Value |
---|---|
Filename | www_孩子深受“性别认同障碍”困惑美华人家长难接受.md |
Size | 8238 bytes |
Archived Date | 2024-11-02 11:30:10 |
Original Link | https://www.chinanews.com.cn/hr/2013/09-03/5237060.shtml |
Author | 中国新闻网 |
Region | 美国 |
Date | 2013-09-03 |
Tags | 性别认同, 跨性别, 华人家庭, 心理健康, 儿童性别认同, 社会环境, 法律政策, 性别流动 |
> | |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