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14年中国十大性与性别事件出炉

正文

来源:荷兰在线
作者:Lei Ma
日期:2014-12-22

2014年12月20日,由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方刚召集、10余名中青年性与性别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共同参与评选的2014“年度十大性与性别事件”出炉,扫黄打非风潮、通奸成腐败罪名、厦大性骚扰、性学家遭泼粪等热点事件入选。

事件列表

据悉,“年度十大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始于2008年,评点活动关注每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性与性别”事件,致力于在纷繁复杂、存在广泛争议的事件中,通过专业的评点,推进性人权,促进性别平等。评点强调以性人权和社会性别平等的视角,进行价值立场鲜明的评点,希望以此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公众观念和意识的改变。

2014年十大性与性别事件包括:

1. 扫黄风潮席卷全国

扫黄风潮

2月,有“性都”之称的广东省东莞市开始全面“扫黄”,并迅速波及全国。东莞扫黄却引起网络舆论的强烈反弹,一时间“东莞不哭”、“东莞挺住”的话语反映出大众舆论对此次扫黄行动戏谑和嘲讽。

4月,多部委下发通告,开展全国范围的“扫黄打非?净网2014”行动,多家原创网站被清查整顿,新浪读书频道编辑被移交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快播”创始人与多名高管被移送检察机关起诉。因为对此次净网行动的尺度和标准不清楚,许多审读编辑只好扩大违禁词汇量,使得许多常规检索变得困难。

5月15日,演员黄海波因购买性服务被北京警方依法行政拘留,随后被“收容教育”6个月,引发民众对收容教育制度的质疑。一些法学家签名支持黄海波维权。

点评:
扫黄力度为近年最强,质疑声也为近年最大。扫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短期似乎有所“改观”,但从长远看来收效甚微。公众对扫黄的反感未必是对性工作的支持,更可能是对公权力过度扩张的反叛。

传统媒体对多元性资讯的屏蔽和管制,使得网络成为公众获得性资源的重要渠道,对于不符合主流性与性别规范的人群尤其如此。“净网”伤害了所有人的性信息获得权和性自由表达权,更使得性多元群体丧失了“抱团取暖”、自我认同、维护权益的重要途径。

全面扫黄无疑吹响了“道德”高地的号角,为2014年中国社会的“反性”氛围奠定了基调。

2. “通奸”成反腐“罪名”,“第三者”受暴力攻击

通奸成为反腐罪名

今年反腐行动披露的贪官违法违纪行为中,“通奸”总能赫然在列,特别是女官员落马的媒体报道更加突显“通奸”话语。

与此同时,民间针对“第三者”的肢体和精神暴力频频出现,对公众人物也是如此。4月,媒体爆料演员文章在妻子怀孕期间出轨,姚笛因第三者身份遭受人身攻击。学者陈亚亚指出,第三者在法律和道德上均没有义务对他人婚姻承担责任,对第三者的暴力应该受到谴责,第三者的人格和权利应被平等对待。

点评:
中国刑法中没有“通奸罪”,“通奸”虽然目前出现在“党纪”里面,但执政党的“党纪”具有非常强的全民倡导性和广泛约束力,从而形成一种反对婚外性的社会舆论,培植了对“第三者”施暴的社会土壤。

“反腐”针对的是权力腐败,官员的婚外性并不必然是利用公权力满足个人私欲。如果亲密关系中不涉及公权私用,则不应该以道德的名义干涉。反腐语境下的“通奸”话语企图将“恨腐败”与“恨通奸”让民众打包接受。反腐活动中“通奸”话语的大行其道,可能涉嫌侵犯隐私与人格污辱,从而削弱了反腐的法治化。

对“第三者”的暴力是民间对“通奸”话语的呼应,两者共同维护着一夫一妻制的霸权,简单地将婚外的一方判定为有过错的,忽视了亲密关系的复杂性。

3. 性学家遭攻击

性学家遭攻击

2月,“反色情网”等网站散发长文,攻击辱骂性学家方刚;6月,西安性文化节,反性人士踢场,宣扬“手淫有害”、“同性恋有罪”、“通奸罪大恶极”; 11月7日,广州性文化节,性学家彭晓辉演讲时被“反性大妈”当场泼粪;随后,他们在互联网发出威胁:“这次泼粪,下次泼硫酸”。12月1日,反性人士在西安“公审”金赛、李银河、彭晓辉、方刚等,向他们的照片泼粪,并点火燃烧。12月,有人在互联网对李银河私生活进行攻击,李银河愤而回击,公开了与伴侣的关系。

点评:
人类社会围绕性的价值观从来没有统一过,但对性学家的咒骂与泼粪,已经超出了观念多元的范畴,属于赤裸裸的暴力。“爱国”情操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其“民粹”言论和暴力行径的护身符和通行证。反色情网在今年得以大张旗鼓地高调出击,不能不说与“扫黄打非”的大背景相呼应。在不断诉诸公民社会的来临以求得进步的时候,不要忘记保守派的集结和动员,也会诉诸公民社会话语。我们担心:反性人士粗鲁、蛮横、极端的反性情绪,有一天会被操持着更加高大上话语的保守派或者道德进步主义者接管,“反性”意识形态可能会进一步主流化。

4. “校园反性侵”引发争议

校园反性侵

6月,厦门大学博导吴春明被控性骚扰女学生,在受害者出示了核心证据后,厦门大学开除吴春明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此后,“女权之声”、“新媒体女性”等女权团体发起有关校园反性侵的联署声明,要求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校园性骚扰制定相关规范。其后李银河、彭晓辉、方刚等性学者及一些教师和学生也发表联署声明,认为单纯“反性侵”将导致“反性”,主张全面性教育。

10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禁止教师行为的“红七条”,“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也在其中。但女权人士对此也多有反对之声,认为应建立更规范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双方权益,而不是简单禁止。11月,北京大学副教授余万里被控“诱奸”女留学生,被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但学校仅认定其与学生为不正当关系。

点评:
性侵犯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校园反性侵责无旁贷。但由于对性侵的界定及其社会意义有着视角差异,在学界和社会运动界都存在争议。女权者多认为学生在师生关系中处于弱势,反性侵是反对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而非反性,倡导建立校园反性侵机制不是对教师私生活的干涉,而是对其职务行为的约束;而性权支持者则多认为师生关系复杂而微妙,并不必然有权力关系,认定是否性侵犯时应慎重,法律上的无罪推定与程序正义在此也适用,同时应保护个人隐私,过分夸大反性侵话语有导致诬告和误伤的可能。

在吴春明一案中,女权者的积极介入使得骚扰者终于被处理,校园反性侵行动取得部分成效,但舆论中对受害者的侮辱性评价仍甚嚣尘上,可见反性侵仍然任重道远。而余万里事件则提醒公众,不应简单否定师生亲密关系(婚外恋),将其与性侵同罪。校园反性侵如何落实,需要学界和运动界,尤其是可能的当事人(学生和老师)一起群策群力,通过讨论达成基本共识,并在实践中具体总结,而不是靠简单粗暴的行政裁定。

5. 腐朽的性与性别观念借“传统文化热”壮势

腐朽的性与性别观念

多个城市兴起“女学热”,东莞等地的“国学馆”纷纷创办“女德班”,提倡“中国妇女传统美德”。支持者认为,“女学”告诉女性提高修养、运用智慧经营好家庭,有助于化解家庭矛盾;反对者认为,“女学”假借“中国传统文化”之名,推行伤害妇女权益的愚民教育。

“艾滋病日”期间,有人提出“学习国学”可以应对艾滋病挑战,“国学防艾”受到嘲讽。包括“反色情网”在内的反性势力,也以“捍卫中华传统文化”为借口,打击性的多元权利。

点评:
“女学热”、“女德班”与“反色情网”一样,都打着“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家庭文明”的旗号,倡导女性“贞操”及“妇德”这些已经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被摈弃的糟粕。“国学防艾”同样强调性禁忌。所有这些倡导,将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禁欲、恐同、守贞,完全无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性与性别的多元包容,无视中国从来没有西方那样的恐同历史。而且,无论何种文化,如果与人权和性别平等理念相冲突,就是应该革新的对象。反对性权与性别平等的力量,借助“国学”受到追捧、举国上下强调“回归中华传统文化”之机,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值得我们警惕。

6. 全国道德模范变性

8月14日,曾因背母上学的孝举感动社会大众,获评2007度“全国道德模范”的刘霆于广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要做变性手术。刘霆在媒体面前讲述了自己渴望回归本性的故事,坦露孝道与梦想之间挣扎的心路历程。刘霆宣布变性之后,浙江省文明办联系他希望他不要提及道德模范的身份。道德模范和变性之间的关系引发大众热议,许多人对刘霆表示理解和支持。

点评:
包括跨性别者在内的性多元人群,一向被主流社会污名。全国道德模范的高调“出柜”虽是个例,但从长远来看,必将促动人们思考性与性别的多元选择,撼动人们既有的价值观。

刘霆被接受还因为他被视为患了“易性癖”这种“疾病”,而非对其性别实践权利的尊重。“全国道德模范”得到的社会宽容不能代表我们社会对变性人的真实态度。可以作为对比的是:黄海波事件中的“变性人”性工作者,更多受到来自网络的讥讽、羞辱等言语暴力。

7. 粉红经济崛起

7月,同志交友软件ZANK宣布完成总额达到2000万元的A轮融资,其创始人凌绝顶称,其估值为6000万-7000万人民币。

10月,另一款同志交友软件Blued创始人耿乐宣布公司完成了来自顶级投资机构、DCM的B轮3000万美元融资,估值超过3亿美元。而其在年初已获得来自清流资本千万元A轮融资。

zank已推出自己的女同交友软件laven,blued也在筹划推出自己的女同交友软件pinkd,而诸如lespark ,乐do,the-L等专门针对女同群体的交友软件也都顺利获得天使投资。

点评:
粉红经济的崛起,是同志平权运动、社群兴起、同志自我认知度提高的重要成果,同性恋者不再被视为心理治疗的对象,而被视为普通的消费者,其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受到重视,粉红经济可能进一步推动同志的平等权益。

一些西方左翼在谈到商业主义与同志运动关系时持批判态度,认为消费主义淡化了同志运动的政治意义。在中国,粉红经济的发展对于公权力的压力而言有着突破性意义。

8. 同性恋维权活跃

同性恋维权

3.15前夕,同性恋者小振将百度和重庆心雨飘香心理咨询中心告上了法院,控后者以电击等手段对其进行扭转性倾向的治疗,不仅无效,反而有害;同时成为被告的,还有帮助其做“同性恋矫正治疗”广告推广的百度公司。12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原告胜诉。

中国参与国际消歧公约审议,政府首度表态:中国法律保护所有人不因性倾向而受歧视。女同社区首次提交影子报告并参与审议会议做口头陈述。

点评:
反性浪潮无法阻止性权前进的步伐。对同性恋者进行伤害其身心健康的扭转治疗,均是“恐同症”的表现。性的弱势群体敢于将侵权的心理咨询系统告上法庭,本身显示了同性恋人群的自信与维权勇气。

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表态不歧视同性恋者,相比于以往的态度有所进步,但也让人担心:“内外有别”更多是为了体现国家形象,避免“政治不正确”。

同志社区提交影子报告,小振一审胜诉,说明同志的平权只能、也必将在同志自己的努力中实现。

9. 环卫女工维权成功

8月21日,广州大学城220位环卫工人罢工,其中80%是女工,多是失地居民。由于物业公司背弃协约,她们面临失去干了八、九年的工作和工龄补偿,不得不离开家园外出谋生的威胁。她们依法提出的维权诉求,得到社会各界包括番禺区总工会的支持。在工会的主持下,环卫工人选出18名代表,其中16名为女性,三名首席谈判代表均为女性。经过五轮谈判,与物业公司达成协议。

点评:
环卫工维权事件,典型地代表了失地农民、非正规工作、临时岗位、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种所面临的权益问题。这些群体中,女性通常占大多数。维权成功,展示了女性环卫工人的勇气、担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们依法维权,据理力争;保护前来支持的大学生,与各方人士协同工作;打破地域偏见,与外来环卫工一起维权;敢于承担,顶住压力坚持抗争。环卫女工的行动打破了人们对基层女性的刻板印象,她们不是等待救助的受害者,而是敢于维护自身权益的勇者和行动者。

10. “小红帽(百元哥)”事件曝露同志真实处境

小红帽事件

11月,深圳一对男同志“约炮”产生纠纷,并报警求助,疑似警察出警时录制的视频被传出,其中一位男主角头戴小红帽的夸张造型,还有“一百块都不给我,好坏的”爆笑对白,引发网友纷纷转发。该男子被网友称为“小红帽”、“百元哥”,并成为网络红人。不久,因该视频“被出柜”的另一位当事人阿易称,自己因性取向曝光而承受极大精神压力,单位看到视频后也将他辞退。阿易将辞退他的原单位、深圳某设计公司以侵犯平等就业权为由告上法庭。这可能是国内涉嫌性倾向就业歧视第一案。

点评:
虽然,近年中国社会看上去对同性恋的态度有更多的宽容,但是网民对“小红帽”的娱乐、嘲笑、讥讽,还是表现了对于不符合主流审美的性别形象的排斥。网民对“百元哥”的指责也可能包含对约炮事后索取钱财的不满。“小红帽”成为网络红人并为企业代言,背后是网络娱乐文化的影响。

该事件被网络曝光,侵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当事人阿易因此被单位解雇,反映了同性恋群体在职场中的现状。

第七届(2014)“年度十大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评委会组成人员包括(以姓氏笔划为序):

  • 方刚,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
  • 朱雪琴,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
  • 张玉霞,重庆工商大学
  • 张枭,中国人民大学性与性别研究社
  • 张静,中华女子学院性与性别研究中心
  • 陈亚亚,上海社会科学院
  • 阿强,同性恋亲友会
  • 郭晓飞,中国政法大学
  • 柯倩婷,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
  • 彭涛,哈尔滨医科大学性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

上一篇: 首例同性恋矫正案宣判 李银河:“治疗”是丑闻
下一篇: 公益工具 | 如何设计一个有价值的公益行动计划

Copyright © 2024 北京益行公益信息交流服务中心

摘要与附加信息

该文档报道了2014年中国十大性与性别事件的评选结果,包括了社会对性与性别相关事务的关注和讨论。文章详细列出了每一个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社会反响,涉及如扫黄打非风潮、反腐中的通奸罪名、性学家的攻击事件、校园反性侵事件等。并且,尤其关注这些事件对性别与性权利的影响,以及媒体和公共舆论在其中的作用。文中提到刘霆的变性事件和“粉红经济”的崛起,反映了性别多元化的逐步接受以及社会对性少数群体状况的关注。整体而言,该文献是对2014年中国性与性别事件的概览,展现了社会思想的碰撞及发展。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www_2014年中国十大性与性别事件出炉.md
Size 17290 bytes
Archived Date 2024-11-12 19:15:29
Original Link https://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detail/14307.html
Author Lei Ma
Region 中国大陆
Date 2014-12-22
Tags 性与性别事件, 跨性别, 社会运动, 法律政策, 性权利, 性别平等, 反性侵, 粉红经济
>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