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鼓起勇气,翻开20年前的日记
来源: 故事FM故事FM官方澎湃号
原创作者: 故事FM
时间: 半个月前
半个月前我们发出了,想邀请大家来故事FM读自己小时候的日记。
其实在社交网络出现之前,不少人都有用笔写日记的习惯,很多不知道怎么跟别人谈起的话都会写下来,日记本就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它一五一十地帮我们记得,童年和青春期时发生过的事、有过的思考、困扰过我们的难题。
因为收到的投稿特别多,所以节目会分成上下集播出,在今天这个上集里面你将听到三位讲述者,他们会借着过去的日记聊一聊,在成长路上遇到的那些艰难和困惑。
-1-
「小叶子,你好!我希望你能开心。」
讲述者: Cordelia | 30 岁 | 多伦多
我叫 Cordelia,出生在北京,今年 30 岁,现在是多伦多一个图书馆的技术人员。
给未来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叶子,你好吗?我现在很不好,回家的路上我把书包扔到了河里,今天在学校可不可以告诉我,在你长大后的世界里还有人欺负你吗?你有交到朋友吗?在你难过的时候有人安慰你吗?我很难过,我不想去上学了。
我们来讲一些开心的事情,我现在就把我喜欢的东西写给你,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希望这些能让你开心起来。
- 夏天的风铃
- 橘子味儿的冰棍儿
- 好吃的巧克力
- ARASHI(岚)
- 骑车的时候带起的风
- 世界名著
我希望你能开心。
小叶子 10 岁,2000 年 6 月。
距离我写这篇日记已经过去整整 20 年,回头想想,我被霸凌的时间几乎从小学一年级持续到初中三年级,持续这么久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小学欺负我最狠的那个同学,中学又跟我分到了一个班。
我第一次被霸凌是因为头上扎的皮筋。早晨我爸给我梳了头,打扮得漂漂亮亮,还扎上了一个好看的皮筋,我很喜欢那个皮筋。到了学校,她们也觉得很好看,她们要,我不给,她们就一把扯下来皮筋,剪断。
有了第一次,就有后面无数次。鞋子被踩,袜子被撕,裙子被剪……我头发自来卷,他们还剪我头发,往我头发上撒土,周而复始。当时的我真的想不明白,我遭受这些欺负的原因是什么。没办法,我妈开始给我剪短发。
■ 图/来自网络
日记里写的那一次霸凌是由「送药」引发的。
因为我妈妈在医院工作,家里会有一些常备药。班主任可能突然有一些不舒服,便给我妈打电话,说可不可以麻烦我带一些常备药。我早晨起来睡眼惺忪,我妈给了我一个袋子,让我去了学校给老师,里面装着药。
到学校后,班主任坐在班里的桌子前,我看到他,直接说「老师给你药」,就把药给他了。就这一个举动,为我招来了又一次霸凌。那后来发生的事儿,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居然记得这么清楚。
班级早操回来,那一伙人又来了,经常欺负我的两个女生站在我面前,欺负我最狠的另一个女生直接越过这两个人,指着我说:「她,拍马屁!恶心死了!」面前站着的两个女生也立刻附和,「对,你拍马屁!恶心死了!」
然后所有人都开始把我围起来、围起来……我很慌,开始哭,嘟嘟囔囔忙不迭开始解释,「我没有」、「不是我」、「是老师不舒服,要我带药」、「我不知道」、「是我妈妈让我做的」……
我说了很多,可没有人听我的,他们一致认定,就是我拍马屁,可我当时连拍马屁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我迷迷糊糊,脑袋一片空白,只有委屈充斥胸腔。
再后来,我开始本能地抵触上学,一上学就浑身紧张。现在的我可以说明白当时的无法名状,那是一种焦虑情绪;可当时的我不懂,也不会和妈妈说我害怕了,只知道我一上学就闹肚子,老想上厕所,开始回答不出来问题,读课文也开始结巴口吃。
老师开始找家长,说我智商有问题,我当然否认老师们的说法。我爸妈也感到很奇怪,他们去找老师沟通,找校长沟通,但是得到的答案都是:「她学习不好,你们先让孩子提高成绩,努力学习。」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我学习不好,是因为待在学校带给我的极度恐惧,我根本学不下去。
同学的霸凌、老师的无视,彻底激怒了我。那天老师听写语文,我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拿到我的中文听写成绩,上面判了 0 分。我真的慌了,于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把书包扔进沿路的昆玉河里,这条河从圆明园出来,一路向南流。扔完书包,我就立刻跑回家,路上还被自行车给撞了。我天真地以为,没书包是不是就不用上学了。
我是真的不想上学,我真的好害怕。
事情还没有结束,这之后还发生了一件更惨的事。一个我很喜欢的男生,他把这件事写到了班级日志里面,第二天对着全班同学的面念,羞辱了我整整二十分钟。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好喜欢他,可是他却做出这种事情。
我所有的这些经历,在当时看来是无解的。
■ 图/来自网络
只要哪天,霸凌我的那群人看到我和班里某个同学说话,不用猜,大概率这个同学第二周就会拒绝和我做朋友,理由是觉得我太麻烦,或者说那帮人威胁过他们,让他们别和我说话。一直欺负我的这个女生她很聪明,她总是撺掇别人来欺负我,而她总是站在背后。
我也反抗过,可没有用。有一段时间我被欺负到说不出话。那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是上体育课之前,这个女生又撺掇别人来招惹我,我受不了了,我把一个椅子拿起来,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地把椅子摔在地上。那一摔,更完蛋了。同学们说我疯了,我被送回家——我又被请家长了。
我实在受不了了,甚至跪在地上求过我妈妈给我转学。我妈说,转不了,因为这所学校是离我家最近的学校,路程 20 分钟,我妈时常 24 小时在医院,我爸偶尔出差不在北京。如果我转到别的学校,没有人能接送我。所以,转学也不了了之。
我妈是一个急诊室的外科护士,她非常忙。她能为我做的就是不停和学校老师反映,可老师的说辞总是:「我没看到证据」、「是你女儿有问题」、「你让她学习成绩变好了再说」。
可我就是学不好,永远学不好。我学习不好就可以被欺负吗?我真的不懂,我被欺负这么久,你们怎么就是看不见,不明白呢?
到了初中,噩梦继续。小学欺负我最厉害的三个女生,又和我分到了一个班。十二三岁的孩子,正是青春期,事情就更严重,后面的事情就更过分了。
■ 图/来自网络
高中,我终于远离了那帮人,情况好转很多。现在我在国外,需要经常去看心理医生。每次和咨询师聊天时,我的记忆永远要弹回去,永远都要回到小学,我现在的一切,都跟那时候的经历有最直接的关联。
大家听到这种经历后,经常觉得不可能,因为没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对事件中的受害者没办法感同身受。所以,当他们听到这种悲惨的遭遇时,第一反应是去思考是不是这个被欺负的人有什么问题才给自己招来如此可怕的经历,而不是去指责那群霸凌别人的凶手。
人们常常说,「少数要服从多数」,「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所以甚至在霸凌事件中,人们也常常觉得是那个被欺负的人自己有问题——「那他们为什么不去欺负别人呢?为什么就欺负你呢?」他们会用这样的说辞去指责受害者。
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也不认为亚洲人对于「being different」有很积极的想法。人们会忍不住问,「你为什么跟别人穿衣服不一样呢?你为什么头发自来卷呢?」
小时候想不通,总想着,是不是长大了就好了?我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停地想自己喜欢的东西。渐渐地,我开始跟同龄人脱节,独来独往,交不到朋友,对时下流行的事情不关心,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现在,我选择在图书馆工作,应该也和那段过往有关,图书馆的工作允许我沉浸在一个没有其他人的世界。
记得那时候,我爸经常听一个日本歌手,受他影响,我也去听了 ARASHI(岚)等别的日本歌手,然后就沉迷其中。有时候我爸还会带我一起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式的悲剧与斗争,让我爱不释手。因为我上课回答不出问题,咿咿呀呀的,有点口吃,我爸就训练我,伴着音乐,和我一起做角色扮演,读莎翁的剧本,然后把读剧本的片段录下来。
■ 图为 2000 年 ARASHI 的专辑所赠送的卡片,Cordelia 一直放在钱包里,当作是她的护身符
看书跟听音乐,带给我最大的支撑。高考报志愿时,我的志愿全部是北京以外的,我想重新开始,真的太累了。
我把这些学校填进志愿后,我妈不同意,我爸不解,我爸还劝我妈,你就让她做她想做的事儿呗。我妈说,「你让她走,她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她不跟小学同学说话,她不跟初中同学聊天,她高中就一个朋友,除了我们,她在北京没有牵挂,她一旦出去,就不会回来了。」
我妈是对的。
我在国内读了 4 年大学之后出国,在国外修了英文文学。身边修英文文学的同学也都是比较内向的人,包括我比较好的两个朋友,他们也都有被排挤的经历。
■ Cordelia 根据其日记写的论文作业和老师的评语
现在我在职场上也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我平时都是穿裙子,下面穿很厚的打底裤。那次,我遇到一个女同事,在我看到她的一瞬间,我便心想「完了」,我以后得绕开她走了,我太熟悉她那种眼神了。果不其然,她过来质疑我,「你为什么要穿裙子?你这样让我觉得很烦你知道吗!」
所以有时候,过去的这些经历于我而言,也许是件好事,我会因此变得更坚强。
这封信的发现其实挺意外的。大学毕业后,我要离开北京,我也知道短时间之内我不会回去,就想把日记藏在家里更深的地方,我怕我妈发现这些日记,因为我在日记里写过她好多坏话。当我收拾到第一本日记时,从里面掉出来一封信,就是这一封信,我拿起来,赶紧用手机拍了张照片。
可能其他所有日记我都忘了,但这封信我记一辈子。
——「你现在好吗?你可不可以告诉我长大之后的世界里,还会有人欺负你吗?」
——「还有的,还会有人以各式各样的理由欺负你,不会停。并且他们还会告诉你,这是你的问题。」
——「你有交到朋友吗?」
——「嗯,我有交到朋友。」
——「难过的时候,哭的时候,有人安慰你吗?」
——「有人安慰你。」
每回读到这几句话时,我会觉得特别对不起当时那个 10 岁的小叶子,她那么善良,却承受了那么多委屈、那么多欺负,她那么难过,却依然那么努力地在想一些能让自己、和之后的我感到开心的事。
——「你在不开心的时候,希望这些能让你开心起来。」
——「我很开心,即使现在再读这些文字,我也依然可以很开心。我刚买了巧克力吃,我还是很喜欢 ARASHI,现在还喜欢着。」
我能为这个 10 岁的孩子做的事情太少了,但是起码我还活着。我知道,我能做的很少,但是我觉得,我能坚持下来就不错了。
-2-
「若素花很多时间思考怎么做个好姑娘」
讲述者: 安若素 | 28 岁 | 北方城市
我来自一个北方城市,今年 28 岁,在国外留学很多年。
我很小的时候就有性别认同障碍,比如幼儿园里开联欢会,我演的都是女角。那个时候,对性别认知只有很模糊的印象,但隐隐觉得自己好像跟女生更像。
但是身边的同学都在赶着往前走,男孩成为男人,女孩成为女人,没有人对自己的性别产生怀疑,而我却落下了,显得特别格格不入。
有段时间特别流行纳兰容若,我就买了一本纳兰词,里面有句词写得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这阙词和我的某些情愫有了共鸣,没有人可以让我倾诉自己心中的另一个「她」。
我会想,如果都一切如常该多好,为什么只有我是「反常的」?而这种别人以为的「反常」,才是我想要的正常啊。
百感交集之下,就又非常没有出息地哭了,恰好旁边经过了一个女孩。那个时候男女同学都开始发育,我也慢慢长成了一个臭直男,那个女孩可能反感于我这种与直男气质不符的哭哭啼啼,对我说了非常重的话。
她说,「就算你想哭,也起码要有林妹妹的脸吧。」
听了这话,我居然没有气愤,也没有沮丧,只觉得她说得很对,特别对。也是从那个时候,我突然感到,该认命了。自那以后,我暗下决心,那些男生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而且我能做的比他们更好。
我开始抽烟喝酒,除了烫头什么都干,打架打得最重的一次,差一点把一个同学的眼睛打瞎了。当时的我还不理解什么是一个男人的责任、担当和绅士风度,我只知道我要比那群男生更讨厌就是了,因为那个时候的男生都很讨厌。
于是我就真的努力变成了一个很讨厌的男生。
但原本的我并没有消失,我时常在睡梦中梦到那个想象中的我——一个姑娘的形象,但醒来之后是更深的沮丧。后来受《24个比利》的启发,我想到一个好办法。书里面说,一个人可以有多个人格,于是我就把我内心所有的女性特质打包,变成了一个具体的形象。
■ 根据世界上首位变性人士生平改编的电影《丹麦女孩》
我给这个人起了一个名字,叫安若素,所谓安之若素,意思是「就这样吧」。然后我就开始以安若素的角色写文章写日记,这个日记大概写在高中十六七岁的时候。
3 月 17 日
说好了下雨的,据说下午 3 点是一天里最尴尬的时候。当你想要做点什么,似乎已经来不及,若就这样荒废了又很可惜。若素忘了自己在哪部韩剧里看到的这个说法,只记得这部剧很火,很多女孩都在追。
她现在拿着笔,很想写下点什么。
她常常在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地方,选个僻静处坐下,观察人们匆匆而来,再一闪而去。有时候她懒得给他们编上点故事,便肆无忌惮地让自己的想法撒野,到动情时纵使不绝落泪,也不必慌忙掩饰,局促地逃走。可现在,她得警惕着门口突然有人进来,看见她身子不雅,或者叹息太吵,害她羞愧。
若素花很多时间思考怎么做个好姑娘,这让她常常怨恨自己长得还不赖,那些天然的,总是转瞬即逝,惹来满腹惆怅。她甚至不敢幻想有人爱她,怕有一天自己老了,便亏欠了人家,以至于那个人的负心,都成为她义不容辞的原谅。
只有我感觉可以一个人待一会儿的时候,我才会把安若素叫出来。她才是真正的我。
但是我很难接受任何可以反射我的影像的东西出现,因为太残酷了,只要有任何东西照出我的形象,我就会被打回原形。我本人又不是那种越长越清秀的人,作为一个北方汉子,我好像不练肌肉都会长块儿,所以她就只能悄悄地躲着。
我大概五六岁的时候,第一次开始幻想自己是个女孩。当时电影频道播了一个越战题材的电影,里面有一个镜头是一堆大兵,在炮火连天中,围着一个即将分娩的女人,帮助她接生。
我当时觉得这简直就是一个荷尔蒙爆炸的场面,一堆雄性激素爆炸的人和一个正在爆发雌性激素的女人在一起,迎接一个新生命,感觉非常奇妙,好像突然有种灵魂交换的感觉,我成了那个正在分娩的女人。
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幻想:如果有一天我成了这个女人,也经历像她一样的事,怀孕、生孩子,有一个我爱的男人在旁边保护我,那种感觉非常好。
以至于后来,看到漂亮姑娘,别的男生第一个想法可能是想和她发生点什么,而我的想法是:「靠,这小妞长得真好看,如果老娘也有这样一套装备就好了。」
我在国外留学多年,身边也接触了一些类似状况的人,我想可能 LGBTQ 里面属 Transgender 最难。我身边有尝试自杀的,也有被赶出家门的,即使是在美国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曾经非常隐晦地和家人说过这个事儿。我是这么说的,「我在国外待了这么久,身边有很多奇怪的人也不稀奇,但他们也没有好特别的,和什么性别的人在一起是别人的自由,就算有一天我也成了这样的人,我相信我的家人也会支持我的。」但我家人他们比较敏感,可能猜出了一些什么?对我说了很狠的话。
我想,可能去做变性手术会是我这辈子干的最后一件事——如果有一天我父母都驾鹤西游了,如果那个时候我的身体还扛得住,如果那个时候钱攒够了,我就去。
我出生的时候可能不是按照我的意愿来到这个世界的,但是我死的时候总可以按照我的意愿去死吧。
-3-
「你的脸怎么那么大?」
讲述者: 婵娟 | 23 岁 | 北京
我叫婵娟,今年 23 岁,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高中时候的日记。
首先从 17 岁生日当天写下的日记开始:
日记
2014 年 11 月 24 日,17 年前的今天,我出生在清晨 6 点的阳光里,我能想到我妈,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已经耗尽全力,满脸汗水,当她听到我是一个女孩时,可能会稍稍有些失望。一个并不精致的女孩在北京长大了。
我性格活泼开朗,乐于交朋友。当我对这个世界感到力不从心时,就会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悲伤。
我知道学习是我现在的唯一,但是我还是在路上,在课堂上,在吃饭时,想想那些乱七八糟,关乎于风花雪月的事情。
现在她希望在 16 岁的最后一个夜晚,还差一个小时到 12 点的夜晚,阴雨绵绵的夜晚,告诉自己,那个人一定会出现,带给你最好的爱,你一定要等,在等的时候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去迎接彩虹般绚丽的人。
其实我原来是一个自信乐观,而且对爱情有很多期望的人。
是在升入高中,跟一帮男孩子熟了之后,那帮男孩子他们会攻击我的外貌,我才开始对自己的外貌有了质疑。我给大家举三个例子吧。
第一个例子是我在日记里写的:
日记
M 今天又骂我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不能做什么,但是我觉得我要捍卫自己的权利。然后我回击,你自己长得丑,还好意思讲我丑,你每照一次镜子,就丑一点,这是我最有利的回击,但是我心里也确实不知道怎么办。
这是我第一次质疑自己的外貌。
第二件事情是我们班一个长的比较漂亮的男同学,他经常在走廊碰到我时跟我讲一句话,「你的脸怎么那么圆,那么大」,这也是我第一次对脸的大小有了认知。我知道脸大应该很丑,但是我也不胖。我很苦恼,不自觉地先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觉得自己的脸就是比别人的大,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这些事实。
给大家分享第三个例子:我的体重是一个正常女生的体重,比较健康的那种,可我们班一个男生,他经常对我说一句很粗鲁的俗语,「屁股大好生儿」,暗讽我的屁股比较大。
给我最致命打击的一次,是在我高二谈恋爱之后。高二有个男生,他开始接近我时对我特别好,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暖心的人,后来我们就逐渐在一起了。相处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不合适,分了手。
他一开始不愿意,觉得我们俩确实没什么可能之后,他对我说,「你知道你高一喜欢的那个男生为什么不喜欢你吗?是因为你长得丑!」然后,这个电话就挂断了。
我当时呆愣着喘不过来气,缓不过来神,一直在想他刚刚说的那句话。我对外貌的不自信和对身材的不自信,就是由我们班男生陆陆续续传达给我的。他们的一言一语,让我对自己的五官、身材有了质疑,让我觉得自己不漂亮,之所以没有男生喜欢,也是因为不漂亮。
当时我改变的方法之一就是接触化妆,这是一篇关于化妆的日记:
日记
2015 年 3 月 23 日,今天早上跟 Q 学习卷发器,回家烫的时候感觉还不错,有了卷头发的样子,是我一直想要的。画了眼影,涂了睫毛膏和口红。走在路上的时候还有点小忐忑,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莫名化了妆,觉得套了一层保护壳,会对自己更有自信一点。
■ 图为婵娟的卷发棒和日记
后来,我高考的成绩很不好,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去了一所普通的学校。但幸运的是,在大学里面,我已经完全蜕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封面图: 视觉中国
未注明来源图片由讲述者提供
Staff
- 讲述者: Cordelia, 安若素, 婵娟
- 主播: @寇爱哲
- 制作人: 刘逗
- 声音设计: 孙泽雨
- 文字整理: 李士萌
- 运营: 翌辰
BGM List
- Story FM Main Theme - 彭寒(片头曲)
- We Enjoyed Life Together - Peter Broderick(读信)
- LUX - Brian Eno(被霸凌)
- 素晴らしき世界 Piano Cover - Arashi(对不起她)
- The Awaited Little - 彭寒(读信)
- Watching Ulla - Alexandre Desplat(家人的态度)
- Hidden Away - Chris Remo(片尾曲)
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可在各大平台收听。
原标题: 《我鼓起勇气,翻开 20 年前的日记 | 故事FM》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https://renzheng.thepaper.cn。
摘要与附加信息
该文件讲述了跨性别者Cordelia的成长故事,她从小遭受同学霸凌,并记录了自己20年来的日记回忆。日记中描述了她童年时期的经历,包括因性别表达而受到的欺凌和对性别认同的困惑。随着时间的推移,Cordelia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认同,并在成长中努力寻找自我。文件同时记录了她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家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最终的成长与接受。这个故事揭示了跨性别者在青少年时期面临的挑战与成长,展示了个人如何通过写作和反思克服心理创伤,追寻真实的自我。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 Value |
---|---|
Filename | m_我鼓起勇气,翻开20年前的日记_-_澎湃新闻.md |
Size | 24070 bytes |
Archived Date | 2024-11-10 21:54:55 |
Original Link |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335665 |
Author | 故事FM |
Region | 中国 |
Date | 未知 |
Tags | 跨性别, 性别认同, 成长故事, 心理健康, 障碍经历, 霸凌经历, 性别表达, 个人反思 |
> | |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