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裤子”赢了“裙子”,避免孩子性别认同错位,家长要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0-03-28 10:42:49
来源:网易订阅
标签:性别认同、性别教育
作者:栋果妈育儿
也就是说,一个生理上是男性的孩子,有时会打心底里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女孩;而一个生理上是女性的孩子,有可能打心底里觉得自己是一个男孩。这样的孩子在慢慢了解了自己的生理性别后,常常会有一种“我生错了”的感觉,这其实是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认识发生了错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别认同错位。
0101. 什么是性别认同错位?
当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识别出自己的性别,喜欢和同性的伙伴玩,会遵从自己内心的性角色要求,表现出行为上的性别差异。男孩会表现出男性的行为,女孩会表现出女性的行为,性别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明显。但有些孩子表现出的言行举止却与自己的真实性别截然相反,即在穿着和爱好上更像异性,他们会否定自己的真实性别,这种现象被称为性别认同错位。
0202.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性别认同错位?
造成孩子性别错位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因素。现在我们对这三种因素逐一进行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周江林博士对一些变性人大脑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下丘脑中有一个叫做终纹床核中央区的核团和人的性别自认有关系。即普通男性的这个核团比普通女性大44%,而男变女变性人的这个核团只是普通男性的52%,和普通女性相仿。
渡边淳一在《男人这东西》里写道:3岁左右的孩子便知道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所以这个时候,不要给男孩子穿裙子。4岁时,孩子会像观察小动物一样,观察生殖器官等部位。5到8岁,一般还没有性意识,但是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去触摸别人的某些部位,也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私密部位。9岁,孩子开始有性意识,对于一些有性刺激的画面避免让孩子看到,因为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我是一个90后独生女,偏中性化的女生在我的印象中,爸爸妈妈不会因为我是女孩,就必须说话柔声细语,也不赞同因为是女孩子,所以数学物理化学学的不好可以被原谅。从小到大买玩具的时候,父母一般都给我买比较中性的玩具,比如积木拼盘,在学习方面父母总是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对自己负责,现在的我习惯于自己做决定,尽管有时候会显得性子太刚强,比较傲,不会示弱,不是很女性化。”——90后女孩的自白
0303. 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
很多妈妈在生完孩子之后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孩子出生之后助产士抱着孩子剪断脐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妈妈知道孩子的性别。这是一种通过宝宝的外生殖器来确定宝宝生理性别的方式。
当然,这只是大人的认知而已,但是对于宝宝来说,他们却不知道性别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宝宝长大的过程中,他们开始知道穿裙子的是女孩,穿裤子的是男孩,通过这种标准来判断身边人的性别,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和自己的生理性别是一致的。但是也有这么一小部分孩子,他们的性别认同和自己的生理性别是不一致的。
性别角色认同是对自己生理性别的自然认知,如果孩子在性别认同期不能顺利完成自我的性别认同,以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别偏差行为,影响各方面发展,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一、生物因素
这项结果第一次从生物学的角度证明了变性人的脑结构不同于普通人。
二、社会因素
当孩子上幼儿园之后,面对的大部分都是女教师,教师队伍性别比例的失调,是对男孩子性别认知产生误导的一个原因。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男孩子容易阴柔有余阳刚不足,从而对自己的性别产生疑惑。
三、家庭因素
- “谈性色变”
很多家长将性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性是“下流、龌龊、肮脏、羞耻”的代名词。于是,面对孩子的疑问,他们往往讳莫如深。但是,近年来由于缺乏性教育所导致的孩子性别认识出现偏差,家长还要继续视而不见吗?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因为愿望的力量同禁令的严厉程度是成正比的。”孩子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如果父母对性问题遮遮掩掩,则不仅不会弱化孩子的探究行为,反而会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性教育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应学习的一门课程,开展儿童性教育不仅不会诱发孩子的问题行为,反而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性价值观。
- 性教育缺失
山西太原一位白女士吐槽说,她去公共澡堂洗澡的时候,突然迎面走来一个十岁的男孩,光着身子跟着妈妈来洗澡,而让人惊讶的是,面对周围人的质疑声,这位妈妈竟无所谓地说:“孩子过了年就11了,个子高,学习也好,从小就是我给他洗,习惯了。”
心理学研究指出,孩子在三岁左右就会有性别意识,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适应性别角色的进入,帮孩子构建性别身份,促进孩子性别意识的发展。
若家长性教育缺失,像这位妈妈一样带着孩子在女浴室共浴,会让男孩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没什么不同,由此产生性别社会化的滞后,这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性别认同障碍,影响他们的融入社会。
正是父母性教育的缺失,才会导致很多男孩在小的时候会按照女性的标准来打扮自己,出现像妈妈一样涂口红、穿高跟鞋、化妆的行为。
父母要尽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从源头上制止孩子出现性别角色认同错位。
- 不正确的教养模式
90后的独生子女群体中,普遍存在女强男弱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实质上是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
心理学家指出个性的性别角色定位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3~6岁是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期,童年时期的父母养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个体不同程度的性别意识。
在独生女子女这一代人中,由于父母期望值的不同,孩子的性别意识也会表现出更多的中性化特点。这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所以他们的教养模式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中性化形象,其背后的用意是对孩子强势性格的鼓励和培养。
在独生女家庭中,父母往往更为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在独生子家庭中,有的父母会不自由自主的对孩子过分的宠爱和保护,这就使孩子缺少了阳刚之气,导致部分男孩表现出过度女性化的特点,这都是由于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模式导致的。
虽然研究表明孩子出现性别认知偏差是由生理、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影响,但是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都是不可控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家庭的影响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让孩子不混淆自己的性别。
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如果家长不认同自己孩子的性别,或者起不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孩子就会对性别认知产生偏差。具体来说,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 学习性教育知识
性教育也是爱的教育,缺乏爱的性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现在的社会信息发达,就算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闭口不谈,孩子也会通过其他途径,比如看电视玩手机对性进行了解。与其让孩子接受这种碎片化,危险性的内容还不如对孩子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性教育。
由于很多家长对性的认识过于片面,并没有形成健康的性价值观,这就使得儿童性教育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性教育,会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受到伤害,比如,在遭受陌生人的骚扰,孩子并不知道应该去拒绝,也不懂得把这件事情说出来。
面对这个社会,孩子需要进行性教育,但是家长更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性教育,只有当家长掌握了科学的教育知识才能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性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
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请不要再对性的问题避而不谈,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才是对孩子的认真负责。
- 认同孩子的性别
在孩子出生之前,家长会对孩子的性别很期待,有的妈妈想要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有的妈妈想要一个温柔可亲的女孩。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孩子出生之后,不论是不是和自己的预期相符合,都不要将负面的情绪带给孩子。
当男孩做错事情犯错的时候,请不要说:“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孩子,早知道生个女孩多好,不会闯祸。”而当女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也不要说:“要是男孩就好了,男孩肯定聪明。”
家长在性别方面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别认同观念。如果家长一味的在男孩面前表现出对女孩的喜爱,有的男孩就会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开始偷偷穿妈妈的裙子,学妈妈化妆,甚至会讨厌自己的性别,内心产生想变成女孩的想法。
由此可见,家长认同孩子的性别,对孩子进行自我性别认同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 不混淆孩子的性别打扮
“把男孩当女孩养,把女孩当男孩养”,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常见的。有些家长是出于好玩,给男孩穿裙子扎辫子,把女孩打扮成一个“假小子”,这种行为会导致孩子混淆自己的性别。
在孩子三岁之前,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若混淆孩子的性别,故意去打扮他,会导致孩子认不清自己属于哪种性别。
所以说,不要跨性别去养育孩子,更不要让你不经意的行为影响了孩子的性别意识。
- 注意引导孩子的爱好
美国得克萨斯农业机械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一个测试实验:观察3~8个月大的婴儿对玩具的喜好。研究人员将17名男婴与13名女婴放在汽车的安全座椅上,并分别在他们面前放一个粉色的洋娃娃和一辆蓝色的玩具卡车,然后通过观察这30名婴儿将目光锁定在哪个玩具上的时间更长来推断他们对哪种玩具更感兴趣。测试结果表明:女婴对洋娃娃更感兴趣,男婴则对玩具卡车更感兴趣。
通过这个测试,可以说明孩子的爱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性别的影响,但也不是那么绝对的。如果你发现有的男孩喜欢洋娃娃,有的女孩喜欢玩具车时,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性别的玩具。
家长不要以偏概全,偏激的认为“男孩就应该喜欢车,女孩就应该喜欢布娃娃。”应该让孩子认同并接受自己的性别,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 不贬低异性的性别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达到听话的目的,会在无意间贬低异性的性别。比如当男孩问:“为什么女孩没有小鸡鸡?”,家长就会说:“那是因为她不听话,所以她没有小鸡鸡。”像这种回答就会让男孩产生优越感,因而去歧视女孩。
这种教育方法显然是不对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能采用贬低异性的方式。与其编造谎言,还不如实话实说告诉孩子,男孩女孩性别本来就不同,这样效果反而更好。
父母诚实的去回答孩子的问题,不仅解决了孩子的困惑,还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 给孩子树立性别榜样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的时候,父母的榜样作用更是不能少。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双性别环境去影响孩子。
简单来说就是妈妈应该和女孩子多相处,爸爸应该和男孩子多相处,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尽量展现出自己的性别优势,比如妈妈要表现出温柔贴心的品质,爸爸要表现出勇敢坚强的品质,就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父母的积极影响,从而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有了正确的认知。
结语:
性别错位皆有意,角色偏移为哪般,孩子的性别认知出现错位,家长的责任难辞其咎。想要让孩子顺利度过性别认同期,就需要家长在点滴的生活中不断教育和引导孩子,这样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明性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摘要与附加信息
该文件讨论了儿童性别认同错位的现象,以及家长如何通过正确的性别教育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性别认知。文章详细解释了什么是性别认同错位,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生理、社会和家庭因素,特别引用了安徽医科大学的研究,指出变性人与普通人脑结构的差异。文章还强调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角色,提出了不当的养育模式可能导致孩子的性别认同障碍。最后,文章提供了家长应当注意的多个指导原则,如学习性教育知识、认同孩子的性别、避免混淆孩子的性别打扮等,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性别认同的关键期。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 Value |
---|---|
Filename | www_别让“裤子”赢了“裙子”,避免孩子性别认同错位,家长要这样做_-_网易.md |
Size | 13387 bytes |
Archived Date | 2024-11-08 06:04:53 |
Original Link |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8Q4MPLR0517MPNQ.html |
Author | 栋果妈育儿 |
Region | 中国大陆 |
Date | 2020-03-28 |
Tags | 性别认同, 性别教育, 儿童性教育,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
> | |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