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妈妈我想穿裙子”,面对孩子的“异装癖”,分步引导效果更好

正文

时间: 2021-03-11 13:17:03
来源: 网易
标签: 跨性别, 教育, 心理健康


正文:

话题解析:女装大佬——网络新词的一种,指的是男扮女装技术高超的人。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

“女装大佬”这个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

很多知名主播,知名大V都有女装的经历,各大平台都有女装大佬的存在,甚至有的平台专门开设了“女装大佬”频道。

成年人男扮女装的行为在现在很多人眼里已经不再是貔貅一样的稀罕事,

在年轻人中还隐约有成为一种文化的风气,没有女装过的男生还有点遗憾。

来说正经事,成年人女装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可是

有一种女装行为却容易引起大人们的强烈反对——小男孩们的女装、异装行为。

"妈妈,我想穿裙子",六岁男孩的生日愿望,让妈妈束手无措

前几天是小天的6岁生日,这天,小天妈妈单门带着过生日的儿子去广场上玩,偌大的广场上各种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忽然,不远处的一幕映入眼帘。一群舞蹈班的女孩子们正在广场上排练舞蹈,

红色的连衣裙随着女孩们美丽的动作旋转出各种波纹,煞是好看。

小天看着舞蹈,眼睛盯一个小女孩子的裙子,眨都不眨,就差冒出小星星了。

目光随着裙子的上下摆动而转移,在旁人眼里,就是一个小花痴的模样。

舞蹈结束后,周围响起了热烈掌声,小天鼓得尤为卖力。

回到家中,在生日宴的桌上,小天信誓旦旦的把自己对蜡烛许的愿望和大家说了出来:“妈妈,我想穿裙子。”

这可把妈妈急坏了,男孩子为什么会想要穿裙子呢?

面对男孩要穿裙子的“异装癖”愿望,妈妈和家人们都显得束手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孩子出现“异装癖”的原因是啥?“两效应一障碍”给出明确答案

一:妈妈长期陪伴,孩子身上留下“印刻效应”

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呈现出一种丧偶式教育,正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多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

日常生活上教导孩子成长的任务基本是由妈妈负责,这就极容易给孩子造成“印刻效应”,妈妈的样貌、穿着、行为、举止在“印刻效应”的作用下留在了孩子心底。

印刻效应的提出:

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发现,德国习性学家洛伦兹命名。人类对于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收的人留有深刻形象,可能会影响一生。

心理效应解读:

孩子记事起,接触最多的就是母亲,这就给孩子留下了第一印象,孩子不由自主地学习母亲的行为,如穿裙子、跳舞等,所以

孩子在某个年龄会出现模仿妈妈的行为,穿妈妈的裙子,模仿妈妈的行为举止。

二:家长的阻止和拒绝,导致“禁果效应”出现

心理效应的含义:

上帝给亚当和夏娃修建了伊甸园,但禁止他们吃智慧果,亚当和夏娃出于好奇违背了上帝的意愿,这就是禁果效应。

人们往往会出于好奇去尝试一些东西,并且越是被严令禁止的事物,人就越想要去打开它。

心理效应解读:

男孩想要去穿裙子也有出于好奇的因素,而父母一般都会反对和拒绝。可正是由于家长的反对,男孩就更想要去尝试,甚至不惜做出更出格的事。

三:“性别认知障碍”的出现和错误引导

个别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行为与真实性别相反,也就是说这类孩子会在服装和爱好上否认自己真实的性别,这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性别认知障碍。

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

其一:

父母疏于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导致孩子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性别。

小编提醒:

孩子从三岁起就开始具有性别意识,家长不予引导,孩子就可能会产生性别认知错误。

其二:

孩子的性别与父母喜欢的类型不同,父母对孩子采用了另一种性别的教育方式。

小编提醒:

父母喜欢女孩子,生下来的孩子是男孩子,父母用教育女孩子的方式去教导他,就会引起孩子的性别认知错误,所以父母要从小明确性别观念的灌输。

孩子的“异装”行为有利有弊,两面性特征较强,要学会多方位看待

一:孩子异装行为的利处,父母别小瞧

1: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发现兴趣所在

家长总是以自己的审美和认知观去强制要求孩子,其实这反而磨灭了孩子喜欢探索、勇于尝试的天性。

每个孩子在某一方面都具有常人不及的天赋,差别就在于是否能够发现。

孩子尝试异装,可能正好发现了他的天赋兴趣所在。也许下一个国际舞蹈大家就是他,也许下一个反串大师就是他。

2:独特的审美观念,与众不同的亮点

汤的味道怎么样,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听来的,看来的都不是真正的。设身处地的猜想,永远比不上实实在在的感觉。

男孩子异装,能带给自己不同的审美认知,更好的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理解女性的审美。

说不定下一位风格出众的画家,或者是设计大师可能就此诞生。

二:孩子异装行为的弊端,父母别忽视

1:改变孩子的性别认知

长期的异装行为最容易导致的,也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改变孩子原本的性取向,产生易性症、同性恋等心理疾病。

这样的孩子往往不仅要面对自己对自己的否定,还要面对社会其他人的偏见和议论,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

2:受到孤立,失去朋友

男孩子长期进行与性别不符的行为,会被周围的小伙伴孤立,没有朋友,变得孤僻。

一是受到同性鄙视,其他的男生看到身穿裙子,话音娘气的同类,会自然而然的拒绝和其接触,穿裙子的男孩就失去了同性朋友。

二是不受异性待见,女生看到穿裙子的男生会怎么看?无论穿不穿裙子,也改变不了性别的本质,女生也不会和这样的男生交友。

小编总结:

由此可见,孩子异装也不尽然都是坏处,很多家长都片面看待了这个问题,一昧的阻止了孩子。在孩子提出异装要求时,如何扬长避短才是关键。

面对孩子的“异装”要求,妈妈别急着拒绝,分步引导效果更好

第一步:告诉孩子男女着装的特性

情景:

“妈妈,我想穿裙子。”

“裙子是女孩子们穿的,宝宝是男子汉,要穿裤子才帅气。”

父母应当给孩子进行性别认知方面的引导,当孩子首次提出想要穿异性服装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强调不同性别着装的特性,大部分的孩子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就此打住异装的想法。

第二步:在隐私空间给孩子尝试

情景:

“孩子,裙子穿起来怎么样啊?”

“走起路来摆来摆去的,一点也不舒服,再也不穿了。”

第一步的劝导没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家长就要准备进行这一步,给孩子一个隐私的空间让他去换装,当孩子发现异性服装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的不再异装。

第三步:大胆走向公共场合

情景:

“宝贝,今天穿裙子到幼儿园玩的怎么样啊?”

“别提了,小伙伴们看我穿裙子,嘲笑我是女孩子,都不跟我玩了,还是不穿了。”

孩子试穿过裙子,仍然有穿裙子的想法,甚至产生了到公共场合的想法。家长不要害怕,给孩子这个机会到户外体验。旁人的看法也能让孩子抛弃异装的想法。

第四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如果经历过上面的三个步骤,孩子还是想要穿裙子,家长就要格外当心了,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已经产生了心理疾病。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平时要多陪伴孩子,多进行开导。仍然取得不了明显的效果的话,就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专业的帮助了。

小编总结:

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

区别就在于利弊的大小,孩子女装这件事上也不例外。

这本来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同人对孩子异装的看法自然不同。有人认为利大于弊,有人认为弊大于利。

要我说,如何看待孩子的异装行为并不是重点,如何通过处理孩子的异装行为,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观才是重点。

宝妈们,你家孩子有穿“异装”的行为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更多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图片

网易跟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热门跟贴.

摘要与附加信息

这篇文章讨论了面对孩子提出的异装愿望时,家长应如何有效引导。具体案例描述了一位六岁男孩在生日时希望穿裙子的请求,引发了妈妈的困惑。文章深入分析了儿童异装行为的心理原因,包括"印刻效应"、"禁果效应"与"性别认知障碍"等,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儿童性别认知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了适当引导孩子的步骤,建议家长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同时,开展性别认知的教育,明智地看待孩子的异装行为,避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www_“妈妈我想穿裙子”,面对孩子的“异装癖”,分步引导效果更好_-_网易.md
Size 9345 bytes
Archived Date 2024-11-22 10:08:11
Original Link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4QFRB1Q0546RSSW.html
Author 网易
Region 中国大陆
Date 2021-03-11
Tags 跨性别, 教育, 心理健康, 儿童教育, 性别认知
Evaluation [Unknown type(update needed)]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