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电影和造星工厂,重新发现安迪·沃霍尔
2015年11月20日 10:44
来源:凤凰文化
作者:马程
从对名人的崇拜到对他自己的名誉的崇拜,对名声的这种追求几乎将他淹没,他的作品几乎变成了“名声制造机”,而这整个过程都被他自己以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
引言:作为波普艺术大师的安迪沃霍尔是一位传奇艺术家,他创作的金宝汤罐头画和玛丽莲·梦露的丝网印刷头像一度成为了波普艺术的代表,然而安迪·沃霍尔的才华不止于此,他的“工厂”工作室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期就来时创造影像作品,颇具实验性的叙事风格让他一度成为地下电影的重要力量,而他更是形成了独特的造星系统,培养出了如迪丝·赛奇威克(Edie Sedgwick)这样传奇地下影星。这位波普艺术大师对好莱坞及名流文化的迷恋也是贯穿在他一生创作中,这种情结,从年少的追星到之后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产生的变质,促成了他对流行文化的探索。
近日,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Bell Lightbox文化大厦联合安迪·沃霍尔博物馆,举办了“安迪·沃霍尔:银幕明星”(Andy Warhol: Stars of the Silver Screen)展览,共展出了200多件(部)安迪·沃霍尔创作于1950年至1980年的画作、摄影、电影、录像以及他的私人收藏。这所世界级的电影圣地别出心裁,主要聚焦在作为地下电影人的安迪·沃霍尔。除了现场展播来自安迪·沃霍尔“工厂”工作室的经典短片和多部未经公开的珍贵影像资料之外,主办方专门设置了电影放映单元“并无特别:安迪·沃霍尔的造星系统”(Nothing Special: Andy Warhol’s Star System)。在近三个月的展览期间,安迪·沃霍尔的19部地下电影作品将陆续在中心进行放映,让我们在影像的世界重新认识作为地下电影人的安迪·沃霍尔,以及他“追星”和“造星”行为背后的文化渊源。
1.作为地下电影人的安迪·沃霍尔
“我早期的电影就是一位明星在屏幕上反复做同一件事情长达数小时。这仅仅是因为当时人们去电影院就是为了看明星,恨不得将他们生吞活剥了。那我就给他们一个机会让观众愿意看多久就看多久。”
——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于1963年开始涉足电影界,他的电影多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对性、毒品、糜烂的生活、消费文化以及同性恋等边缘文化有着直接的探讨。这些影像作品大部分没有机会向大众展示,而是只能进行小规模的放映,他成为六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地下电影(Underground Film)”的重要代表人。地下电影的思想在影响到欧洲乃至全世界,成为具有实验性和先锋性电影的通称。80年代至今盛行的“邪典(cult)电影”也是由此发展而来。
安迪·沃霍尔的电影作品具有60年代地下电影的共同特点,即使用18毫米胶片,以此作为与商业电影相对立的一个标志;另外在题材上继续趋向于性的表现和鼓吹反传统道德观念。除此之外,他的作品也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最初的创作思想是将电影带回了最原始的卢米埃尔的时代,镜头以最简单的态度聚焦最简单的影像。这种影像作品风格也与他的倡导波普风格的印刷作品一脉相承,即对一种影像机械式不断地重复,还有相同形象不同色彩的变化。早期的电影《帝国大厦》就是单个固定机位对着纽约的标志性建筑拍摄长达8小时。之后《睡》和《吃》等就是拍摄一个人单纯地重复同一件事情。他将银幕世界变为单纯、最低限的原质,去观察最细微的变化。他也在作品中探讨了人与人亲密的关系和性等在当时敏感的话题。他认为“性在银幕上和书页间要比床笫间刺激,而幻想似得的性则比起真实的性更加撩人”。早期的电影《吻》和《口交》便是对性体验的直接表达。
《吻Kiss(1963)》是安迪沃霍尔早期的作品,也是他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影片延续了他的实验性风格,单纯记录了13对情侣接吻的特写镜头,每一组亲吻3分钟。是对美国电影制作法规海斯法案(haysofficeregulation)的颠覆与嘲弄,这条法规禁止演员间有超过三秒钟的唇部接触。
《剪发1号haircut No.1》是沃霍尔早期的作品,剧情也非常简单,工厂的摄影师Billy Name在为James Waring剪头发。这部电影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和敏感的关系。枯燥的剪发观看时间长了甚至让人想起舞蹈动作。
《雀西女孩Chelsie Girl(1966)》是安迪沃霍尔不可不提的电影代表作,也被称为史上“六十年代最为惊世骇俗的地下电影”。影片创造性的有一系列各自分离的镜头画面组成,这也影响了之后美国影片对分割画幅(splitscreen)的应用。影片由12个胶卷中的多个故事连接而成。
部分场景在纽约声名狼藉的雀西旅馆拍摄,在这个作家、诗人、艺术家和文艺青年最喜欢混的地方,他记录了那一个世代青年在有关药物、死亡、性欲、同志、变装癖等等边缘议题上毫无边界的放浪追求及几乎无法承受的孤寂苦闷。这部电影是安迪·沃霍尔对边缘文化探索的经典,也反映了人们在消费文化大潮来袭时的手足无措和迷惘颓废。
2.从追星到造星——安迪·沃霍尔对好莱坞名流文化的迷恋
“从对名人的崇拜到对他自己的名誉的崇拜,对名声的这种追求几乎将他淹没,他的作品几乎变成了‘名声制造机’,而这整个过程都被他自己以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
——安迪·沃霍尔博物馆的现任艺术总监
提到安迪·沃霍尔最知名的作品,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1962年的《玛丽莲·梦露印刷肖像》,其实,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的工业城市匹兹堡的安迪·沃霍尔从小就对远在加州的好莱坞影星有着特殊的迷恋,是典型的“追星一族”。在“安迪·沃霍尔:银幕明星展”中,安迪·沃霍尔童年的贴画本就可以体现这种迷恋。30、40年代的当红影星玛丽莲·梦露、格蕾丝·凯莉,伊丽莎白·泰勒、葛丽泰·嘉宝、金·诺瓦克等人都是贴画本的主角。
但是到了在20世纪60年代,当安迪·沃霍尔成长为艺术家时,经典的好莱坞电影明星被快速发展的电视和消费文化取代时,对消费文化和时尚元素有着独特的敏感的安迪·沃霍尔开始对这些经典明星沦为电视的复制品而产生了同情。他选择了运用多种颜色的丝网印刷等形式对们这些影星的形象进行重新演绎,让明星们在波普艺术下重焕光彩。
而安迪·沃霍尔的影像作品也持续了他对电影明星和好莱坞长久以来的迷恋,大量的作品是以好莱坞浮华的生活为蓝本,充斥着对30年代好莱坞明星的重新演绎和淫秽的好莱坞腔调的独白。还有一些电影直接是对他喜欢的传奇式的重新演绎,只不过抛却了好莱坞电影的正经叙事,加入了他擅长的实验性元素。
(贴画本)
(《格蕾丝·凯莉》)
在自己本身成为波普艺术明星之后,安迪·沃霍尔不再满足于对名人的迷恋,而是在自己的创作基地——“工厂(Factory)”,开始了造星的过程。当时,很多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到工厂试镜,这便有了这次展出的《试镜系列》(screentests)影像作品。其中,迪丝·赛奇威克(Edie Sedgwicks)、Viva、Mario Montez和Taylor Mead等参加试镜的演员,随后确实在安迪·沃霍尔的“造星体系”下在艺术圈和时尚圈声名鹊起。
(《试镜》短片展览现场)
在安迪·沃霍尔的造星工厂里,迪丝·赛奇威克(Edie Sedgwick)无疑是最引人注意的。出身豪门的赛奇威克一个人从西海岸离家出走到纽约,而沃霍尔却能将她打造成社交名媛。作为安迪·沃霍尔的御用女演员,她曾经被媒体成为“波普女神”。沃霍尔自己评价她为“她在镜头前无与伦比,仅从她的一举一动就可以看出她的饱满的能量。”
这次展览的放映单元汇集了赛奇威克为安迪·沃霍尔拍摄的四部电影。
《可怜的富家女Poor Rich Girl》里的赛奇威克只是在她的公寓里闲逛,拍摄的是她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但是电影的第一场都是在失焦效果下完成的。于是观众就在一片模糊中隐约看到赛奇威克懒散地倒在床上,或是起床化妆、吸烟、嗑药。而到第二幕重新聚焦之后,赛奇威克又处于睡眠状态。影评家评论这部电影为“一部展现得与失的细腻作品”。
(《可怜的富家女》剧照)
赛奇威克被安迪·沃霍尔捧红后一度成为交际花,还和鲍勃·迪伦发生了短暂的恋情。但终究是红颜薄命,早在28岁就已经因吸毒过量去世。
(《Lupe》剧照)
Lupe是安迪沃霍尔与Sedgwicks的最后一次合作,Sedgwicks在其中饰演30年的明星Lupe Vélez去世前的最后时光,其中充满了令人窒息的绝望和哀伤。这次展览中的其他作品还包括《Kitchen》和《Outer and Inner Space》。
Mario Montez也是安迪·沃霍尔工厂培养出的一位明星。他以男扮女装(异装癖)的形象而闻名。在1964-1966年他出演了安迪·沃霍尔的17部地下电影,也成为是美国六七十年代LGBT群体的代表人物和偶像。
在《试镜2号》中,Mario Montez扮演了一位异装演员在参加一部地下电影的试镜,期间受到了并未出镜的导演的蛮横的侮辱和谩骂。这也是安迪沃霍尔和著名编剧Ronald Tavel的又一次合作,这部影片也是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背后黑暗的展示。
(《试镜2号》剧照)
在《海蒂Hedy》中,Mario Montez扮演了曾经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的著名影星海蒂·拉玛。这部电影重现了海蒂在1966年因在商店里偷窃被捕的事件。
(《海蒂》拍摄现场,安迪沃霍尔和Mario Montez饰演的海蒂拉玛)。
安迪·沃霍尔聚焦边缘人群的在对早期好莱坞明星的重新演绎中,安迪沃霍尔也将自己的“追星情结”通过电影的媒介展现出来。
不少现在的观众对安迪·沃霍尔的影像作品存在着质疑,有人认为“影片基本上用不着”导演“这个角色,只是摄影机对着某个物体进行长时间拍摄”,也有人对“工厂”里这种自甘堕落和无比颓废的基调感到无法接受,尤其是发生率自杀和枪击事件后,有人甚至觉得在“造星”的同时,他也将这些演员带入了糜烂生活的深渊。然而,在看了几十分钟接吻的画面时,你可能会对人性的亲密感颇为动容,在看完《可怜的富家女》之后,也可能会为赛奇威克的美丽和忧伤而感到唏嘘。沃霍尔的电影从来都不强调戏剧冲突,而是在不停地重复或者是最为真实的生活场景里,让你感受到一份感动。
撰文/马程
图片来自于网络(主要为Bell Lightbox官网)
相关展览:
安迪·沃霍尔:银幕上的明星
展期:2015.10.30-2016.1.24
多伦多电影节Bell Lightbox文化大厦
摘要与附加信息
本文讨论了安迪·沃霍尔作为地下电影人的艺术生涯,以及他在好莱坞文化中的影响与对名人的崇拜与造星活动。文章通过介绍安迪·沃霍尔的个人经历,展现了他从追星者到成为文化造星者的过程,以及他的实验性电影作品中所反映的性与边缘文化议题。文中提到的多个作品,如《吻》(Kiss)、《雀西女孩》(Chelsea Girl)等,展示了他对极简电影叙事的探索,以及如何通过重复与记录细微的日常变化,促使观众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安迪·沃霍尔的“工厂”期间,他也培养了许多著名的地下演员,特别是异装者Mario Montez,进一步对边缘文化的探讨进行了实践。文章最后提及了2015年在多伦多展出的一次专题展览,重现了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影响力及其对现代文化的贡献。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 Value |
---|---|
Filename | culture_在地下电影和造星工厂,重新发现安迪·沃霍尔_-_读书-_凤凰网.md |
Size | 12663 bytes |
Archived Date | 2024-11-09 09:46:21 |
Original Link | http://culture.ifeng.com/a/20151120/46321714_0.shtml |
Author | 马程 |
Region | 中国 |
Date | 2015-11-20 |
Tags | 安迪·沃霍尔, 地下电影, 波普艺术, 跨性别文化, 性别表现, 艺术家传记, 名人文化, 实验电影 |
> | |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 |